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

ID:17445941

大小:2.99 MB

页数:151页

时间:2018-08-31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_第1页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_第2页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_第3页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_第4页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港中文大学民间历史系列(3):后屯村往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屯村往事后屯村往事--作者:陈广松目录(1)三年“自然灾害时期”(2)我在“文革”中(3)“文革”轶事(4)人民公社之被丢掉的“号筒”(5)农具(6)人民公社之一夜办起“大食堂”(7)“亩产万斤粮”是这样算出来的(8)除四害之打麻雀、捉老鼠、赶蚂蚱(9)大饥荒的开始(10)我的堂哥陈广礼(11)1961年,村里饿死人(12)我在吃“大食堂”那会儿(13)村里来了插队知青(14)记一次“忆苦思甜”会(15)村里来了“四清”工作组(16)告别了“黑暗”(17)颤悠的独木桥(18)村里有了条水泥路(19)打清工(20)造反派夺印(21)苏北婚俗

2、(22)借田(23)看青(24)麦口天--农民难熬的一个“关口”(25)民兵排长在“文革”中所起的作用后屯村往事(26)闹“地震”的那二年(27)凭挣工分吃饭的那个时候(28)苏北葬俗(29)偷瓜(30)土地到户那一年(31)我家的小平板车(32)我们村里的“四类分子”(33)消逝的大雁声(34)心酸的小名(35)预支一斤粮(36)吃磨(37)我的教书生涯(38)苏北民间传说之铁耙耙和尚头(39)苏北民间传说之养儿墩(40)苏北民间传说之脚蹬鸭蛋滩(41)红卫兵大串联时的我们(42)我们的学校(43)记一次教师征收“提留”费(44)我一生中

3、的四次病魔(45)我的妻子(46)我的母亲(47)我的父亲(48)我们村的邻里关系(49)苏北风俗(50)村里的“能人”(51)高级社社长--张开必(52)老乡长(53)陈大佬其人其事(54)计杀匪首后屯村往事(55)记村里的一次谋杀事件1(56)村里人在那战争年代(一)该死的日本鬼子(57)村里人在那战争年代(二)翻身大棍(58)村里人在那战争年代(三)端乡公所(59)村里人在那战争年代(四)爷儿俩惨遭毒手(60)村里人在那战争年代(五)战争年代的陈广轮(61)晚清、民国年间村里的四大家族(一)东大门(62)晚清、民国年间村里的四大家族(

4、二)前五、后五(63)晚清、清民国年间村里的四大家族(三)“威风八面”的仲家(64)晚清、民国年间村里的四大家族(四)孙殿增为村民福祉下跪(65)陈姓“三大将”画传(66)刘家的板凳(67)杜家的裁缝(68)杀猪砣子--陈广泗(69)孝子庄加举(70)村里人玩什么(71)家乡传统节日及习俗(72)村里有了小药店(1)--(5)(1)三年“自然灾害时期”“50后”的童年记忆每个人都有童年回忆,有的是辛酸的,也有的是甜蜜的。说甜蜜,我的孙辈那才叫甜哪,后屯村往事蜜啊!身上穿的是名牌,几十,几百的出,家长眉头皱都不皱。吃的就更不用说了,还要外带各

5、种营养品。听说城里人还专门请专家制定食谱呢!玩的,有的地上跑的,有的天上飞的,还有的开发智力的--应有尽有……有人把当今小孩比作皇帝、公主,而皇帝、公主又怎能比得了呢!50后的我们呢?就说我吧,五三年出生在苏北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也就是生长在“百废待兴”,却“屋漏偏逢连阴雨”的年代。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穿的是什么?是父母、哥姐穿过的各种碎布缝制的衣裤,“两人穿一条裤子”是说两人暗地串通一气而言行一致,但在我们的那个年代,确确实实存在,夫妻双方有一个外出就必须有一个在家蹲着,可想而知,我们又能怎么样呢?说到吃,讲个故事给各位听听

6、就知道了。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吧,母亲给了我一个外皮是山芋面,里面是野菜的窝窝头。我到邻居表婶家串门,这个表婶常年多病,家中生活也许比我家好点吧,她正在家中烙玉米煎饼,我,就是我,眼睛紧紧地盯着那黄灿灿的玉米饼,那个馋啊!“想吃?用窝窝头换”,表婶望着我的窝窝头说。我又怎能禁受得住那黄灿灿的玉米饼的诱惑呢?换了,煎饼吃在嘴里那个香啊……回家后,母亲追问那窝窝头哪去了,我说了实情,就被母亲狠狠的打了一顿。列位!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窝窝头是我一天的口粮啊!在那个年代,吃什么都有,你们听说过吃“浮肿”吗?那是我们的父辈因为吃野菜而引起脸肿得像年画

7、上“判官”一样,因此,大队给他们开了“小灶”,也就是去吃带有粮食的饭。再说玩吧,家庭条件好的,还能买个“花棒”,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里面放些石子,摇起来咚咚响的玩具。还有“货郎”挑卖的用泥制成的吹机,吹起来“叽叽”响。其他的,那只有我们小伙伴自己找乐子了,跳绳,摔跤,下泥棋……玩到兴致时,嘴里还哼着不知谁编的词,“苏联老大哥,给双破毛窝(芦花缨编成的鞋),破不破,扬州货,光看不值钱,还能穿二年。”还有说:“沭阳大改变,秃子头上安电线,巴掌一拍就来电”……我们这代人,就这么熬着,熬了一年又一年,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熬过了“动乱年代”,终于熬

8、到了今天的“天堂”生活,作为我,满足啦!(2)“50后的我”在“文革”中刚刚送走了三年自然灾害,又迎来了十年浩劫,50后的我们真走背运!还是说我吧,64年我11岁到了邻村的一个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