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

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

ID:17447650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_第1页
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脾脏囊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关键词】脾脏囊肿脾脏囊肿相对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笔者对6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脾脏囊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术前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0年~2006年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脾脏囊肿患者资料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9~62岁,平均41岁。无临床症状者2例,左上腹肿块、腹胀及腹痛3例,胸闷、气短1例。2例有脾脏外伤史。1.2检查方法常规肠道准备,空腹,一般检查前口服2%复方泛影葡胺300ml。使用GEHispeed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主要是上腹部,

2、层厚10mm,层距10mm,6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2结果6例囊肿中,脾肿大3例,未肿大3例,病灶最大约10.9cm×6.7cm,最小约1.2cm×1.1cm。脾包虫囊肿4例:单囊3例,多囊1例;合并肝包虫囊肿1例,合并肝、肺囊肿1例。Casoni试验均为阳性。真性囊肿2例,假性囊肿4例。CT表现:脾包虫囊肿呈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囊壁较厚。其中呈“囊中囊征”2例,囊内“水上浮莲征”1例,囊壁呈弧形钙化1例;真性囊肿呈多个类圆形囊性水样密度影同时伴有肝、肾多发性囊肿,薄壁;假性囊肿呈单一的囊性水样密度影,薄壁。2例增强

3、扫描均未见强化。3讨论脾脏囊肿是脾脏组织的囊性病变,可分为寄生虫囊肿和非寄生虫囊肿;根据上皮的有无分为真性囊肿(即原发性/囊壁内有内皮细胞被覆)和假性囊肿(继发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假性囊肿多见,占脾囊肿的80%,大多为脾外伤后血肿退变的结果,也可见于脾梗死后[1]。3.1寄生虫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及CT表现2寄生虫囊肿由棘球绦虫属的包虫组成,一般认为是由虫卵感染所致。细粒棘球蚴绦虫的虫卵被人吞食后,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六钩蚴穿过肠壁进入门静脉系统经肝、肺双重过滤后极少部分经体循环进入脾脏,若未被免疫吞噬细胞吞噬则可发育成包囊,即:

4、脾包虫囊肿[2]。常与肝或肺包虫囊肿同时存在,多见于牧区。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中青年多见,初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扪及左上腹肿块,腹胀、腹痛,位于脾脏上缘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统症状。CT表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水样密度影,囊内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境界锐利,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中囊”是其特征性改变,当囊肿内囊破裂时,可见内外囊分离有空气进入囊性病灶内,呈“水上浮莲征”改变。本组包虫囊肿3例为单囊,1例为多囊,其中“囊中囊”2例、囊内“水上浮莲征”1例、囊壁钙化1例。结合Casoni试验阳性,较容易诊断。3.2非寄生虫囊肿的发病机

5、制、临床及CT表现真性囊肿即原发性囊肿:囊肿上皮被覆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其发生原因不明,可能是先天发育异常或组织迷入所致[3]。脾囊肿小时多无症状,较大时一般多有腹痛、腹胀、乏力、消化不良或出现腹部肿块。CT表现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影,境界清楚,壁菲薄,偶尔可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假性囊肿即继发性囊肿:其形成过程是外伤引起脾脏的血肿,血肿被包裹,血液被吸收,周围形成纤维性囊壁,囊液不断蓄积,逐渐形成浆液性孤立性囊肿,囊肿可以很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其内常含血液[1]。一般均有外伤史,CT表现同先天性囊肿,晚期可发生钙化。本组2例中

6、都有明显外伤史。3.3鉴别诊断本病需和脾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脾脏囊性淋巴管瘤相鉴别。脾脓肿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主要以高热、寒战、腹痛,白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脾内呈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灶,典型脓肿内有气-液面[4],结合临床病史可以鉴别;胰腺假性囊肿侵入脾内可与包虫病相仿,出现分隔,但胰腺假囊肿多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4];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一般无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囊壁薄,其内可有淋巴液,CT值略高于单纯脾囊肿,其内可见粗大的间隔。往往脾包虫囊肿与肝包虫囊肿共存,而囊性淋巴管瘤者肝脏一般不受累,Casoni试验阴性[5]。CT是目前诊断脾囊肿

7、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能明确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其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脾囊肿首选的检查方法。【参考文献】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78.2王健,武继秀,陈长义,等.脾包虫囊肿35例诊治报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10:632.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96.4杨怀恩,雷霖,胡爱华.非寄生虫性脾囊肿4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2:145.5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62

8、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