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ID:17454278

大小:609.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1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_第1页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_第2页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_第3页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_第4页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 头 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6年5月第27卷第3期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ay.2006V01.27NO.3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李瑛,文旭(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head(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

2、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转喻呈连锁状延伸.隐喻呈辐射状延伸。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当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4)英语和汉语在词义延伸过程中.认知思维部分相同。关键词:多义词;认知转喻;ik知隐喻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06)03—0001—05Abstract:MetonymyandMetaphoraretwomajortypesofwordmeaningextension.Thisarticl

3、eisabouttheresearchonpolysemybasedoncognitivemetonymyandmetaphorbyanalysisof“Head”bothinEnglishandinChinese.Thefindingsareasfollows.1)Metaphorplaysamoreimportantrolethanmetonymyintheextensionofwordmeaning.2)Therearetwowaysofthinkingintheextensionofwordmeaning:met

4、onymicalthinkingbasedoncontiguityandmetaphoricalthinkingbasedonsimilarity.Metonymyextendsinchains,yetmetaphorinradial.Thesetwowaysofthinkingarelikepointsonacontinuum.3)whenthewordmeaninginextensionisfartherfromtheoriginalmean—ing,itismorefigurative.4)Partsofcogni

5、tionarethesamefor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polysemy;cognitivemetonymy;cognitivemetaphor一、引言探讨和回答上述几个问题。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其历史演变,词义可分为本义和扩展义(或延伸义)。前者指的是词汇的原义,一般来说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意义;后者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出来的词义。根据认知语义学对多义现象的分析,描述变幻莫测的真实世界的语言是以隐喻的形式体现的,这些语言现象可归纳在意象图式

6、中;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Saeed,2002:313),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链锁状,A—B—C—D等,即后一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为基础(Taylor,2001:106—15)。Lakoff(1987:287)用辐射范畴(radialcategory)来描述词义的隐喻性延伸。辐射范畴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容器,它的次范畴就是容器里的各个小容器。每一个次范畴又可形成一个新的中心范畴,其周围又形成它的次范畴,这样,词义就光芒四射般地扩散开来。连锁状和辐射般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Leech(2000:3

7、18)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但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各起多大的作用?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连锁状延伸和辐射状延伸各属于隐喻还是转喻?人类在赋予词汇新义时的思维结构是怎么形成的?英汉的词义延伸是否完全一致?本文将通过对head(头)一词多义性的认知转喻和隐喻分析,以二、词义的任意性与认知性索绪尔(2003)认为绝对意义的符号是最理想的符号。语言形式与其所指的外界实体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对应关系,音和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符号的读音和意义的最初形成具有任意性。例如,汉语中“狗”一词,英语的符号是

8、dog,法语则是chien,它们的读音和写法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迥然不同,亦即人类最初在给予某事物命名的时候是任意的。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进一步认识以已知事物词汇为基础.这就导致了符号意义的拓展或延伸,即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或多义词。由于多义词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