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

ID:17454941

大小:2.0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9-01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1页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2页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3页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4页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语-林沛理[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ontents第一部分香港作为标本香港大学的尴尬被打入冷宫的“常识”通识教育培养批判力假象与欲望绑架香港书展香港人不懂得玩英文英文的无孔不入香港人的粤语乡愁香港城市生活的力学和美学玻璃就是城市的本质商场在香港人生活中的角色港人去哪里抽烟?寂寞不寂寞中产阶级的永恒困境对富豪从崇敬到憎恨贫穷与我们常在富得只剩一层豪宅香港走到拐点了吗?反高铁究竟反什么错误口号与错误心态被驯服的他者重估香港价值台湾行,香港不行?香港社会的精神分裂香港人主体性失落港人新主体性的关键英国核心价值与香港——《香港人的“非典

2、型被殖民者心态”》二之一香港为何是殖民特例?——香港人的“非典型被殖民者心态”二之二第二部分谁又懂得张爱玲的反讽秘密谁又懂得张爱玲张爱玲的警世寓言张爱玲与伍尔夫认真审视龙应台龙应台的感伤主义一味靠“故”绝版的韩寒政治公关师余秋雨可惜挥霍了白先勇谁也不可以活两次童年艺术作品的“改造性的提升”第三部分娱乐至死拒绝Facebook的理由Facebook的代价维基揭密的壮观幻象香港观众需揭竿起义香港电视的另类迷奸免费背后的巨大成本香港是一个滔滔不绝的“谈话城市”沟通与窃听的艺术文化民粹主义的悲哀媒体的选

3、择与担当传媒对名人的病态包装和炒作第四部分另一种影像叙事李安是狐狸不是刺猬张爱玲不相信眼泪李安未解放性压抑她将自己释放出来女性的罪与罚早就说过的故事写给自由的情书走出悲情的海角七号中国电影与香港中国网民是品味判官“艾滋孤儿”的真相错位功夫梦里的西方心态电子游戏化的电影延伸乐趣与考验智商香港电影怎么了香港电影作者已死?香港电影:春梦了无痕——“寻找香港电影的香港性”二之一香港电影挥别香港性——“寻找香港电影的香港性”二之二第五部分所在之处中国妈妈的软权力虐人又自虐的婚姻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节节败退中文

4、将会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吗?中国可以输出什么文化?也谈中国受挫之痛马可波罗式的敬畏不期而遇的台湾经验大悲当前,谦卑无语我失掉的澳门用庄子修正资本主义过度自信的代价马克思主义卷土重来文字力量不容忽视当性与政治纠缠言论自由与冒犯的权利林沛理香港资深评论人。《亚洲周刊》、《信报》、《明报》及《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香港电台个人意见节目《讲东讲西》嘉宾主持。著有《影像的逻辑与思维》、《香港,你还剩下多少》、《能说“不”的秘密》、《破谬.思维》、《精彩的偏见》、《英文玩家》及OnceaHero。打开天窗说亮话

5、洞见INSIGHT文化│天窗反语林沛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反语/林沛理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ISBN978-7-300-13853-4Ⅰ.①反…Ⅱ.①林…Ⅲ.①杂文—作品集—中国—当代Ⅳ.①I267.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02383号天窗文化ENRICHCULTURE反语林沛理著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址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邮政编码100080电话010-62511242(总编室)010-62511398(

6、质管部)010-82501766(邮购部)010-62514148(门市部)010-62515195(发行公司)010-62515275(盗版举报)网址http://www.crup.com.cnhttp://www.ttrnet.com(人大教研网)经销新华书店印刷北京市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规格170mm×210mm16开本版次2011年8月第1版印张19.25印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字数125000定价36.00元支持环保本书采用环保油墨印刷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印装差错负责调换[推荐序]一个唱反

7、调的人闾丘露薇真正开始留意林沛理,是看到他的一篇评论龙应台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文章,他认为,龙应台的这本书存在着“过度书写”(overwriting)的问题。这让我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者,因为当龙应台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在文化评论人那里,看不到丝毫的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让人觉得,如果觉得这本书写得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那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水平问题。之后遇到林沛理,他问我和香港文化圈的人算不算相熟,我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算在哪个圈子里面的人,因为作为记者,我总觉得,适当的孤独,只有好处没

8、有坏处。他显然相当认同,并且感叹,香港的文化圈太小,于是变成了熟人文化。我明白他的感触,因为公开批评朋友,特别是他们的作品,那要比批评陌生人的风险高很多,需要更多的勇气,毕竟还要面对,而且很多时候,别人会用文人相轻这样的诛心论,抹煞这些经过思考之后表达的价值。但是问题却又恰恰在此,文化评论人如果陷入一个相互捧角的环境,那和新闻媒体里面出现的软文,又有多大的区别?还好,虽然圈子小,但是林沛理一直是一个说话“带骨”的人。广东话“带骨”就是话中带刺,永远用一种批评的角度。他批评龙应台的写作,批评李安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