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ID:17468931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1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杨凌高新中学董蓉【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积累文言词汇。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文章。【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多角度品析《答谢中书书》。【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

2、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课型】讲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要求大家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有关文学常识,现在,谁能用“七字记忆法”介绍一下陶弘景。学生介绍,教师评价、补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丹阳秣陵人,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著有《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

3、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这篇名作,体会作者是如何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二、初读:正字音,明句读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提示:本文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

4、奏为二二;散句以句意和结构来定。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4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4.男女生竞读。三、译读:识词义,明句义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法。检

5、查小组学习效果:(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解释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之渔人甚异之(渔人)具答之处处志之时四时俱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欲夕日欲颓欲穷其林与为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三)翻译课文。小组分句翻译,每个小组翻译一句。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

6、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四、品读:激兴趣,提境界赏析课文,要注意运用“多角度赏析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安排、人物塑造、叙写事件、描写景物、写作目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斟词酌句等各个方面进行赏析,力求有自己的独到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品读课文,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表达时

7、,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学习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明确: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然后具体描写自然景物,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4本文采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景层次井然,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自己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本文采用了

8、多种写法,如:俯仰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俯仰结合,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动静相称,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瞑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动静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