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

ID:1747445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562例住院的COPD患者,其中合并真菌感染53例次,对其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以及年龄、病程、血气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营养不良、呼吸衰竭以及高龄等诱因相关。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病人稳定期的治疗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激素肺部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50%以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2、OPD)中的广泛应用,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大了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预后。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562例,其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53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562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者5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6~98岁,平均69岁。住院天数21~78d,平均(46.5±33.6)d。2003年5例,2004年8例,2005年11例,2006年13例,2007年16例。1.2临床表现35例患者临床表现出咳嗽、咳痰好转又加重,伴胸闷气促,痰液拉丝不

3、易咳出,咳白色黏稠拉丝状痰26例,咯血丝痰5例,肺部闻及湿和(或)干啰音较前增多。口腔黏膜可见白色乳凝样物附着12例,发热19例多为中低热伴夜间盗汗,Ⅱ型呼吸衰竭3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6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3例,38例胸部CT或X线表现为双中下肺野斑片及蜂窝状浸润影,8例合并胸腔积液。1.3发病诱因使用抗生素5种以上者46例(占86.8%),3种以上53例(占100%);使用碳青霉烯类8例,新氟喹诺酮类46例,头孢3代抗生素51例,抗生素疗程10~30d。42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占79.2%),静脉或口服8~64d,平均(36.5±323.5)d,其中8例长期口服含糖皮质激素的

4、咳喘胶囊。38例病程>30年,肺心病42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4例、低蛋白血症28例、肺纤维化9例,合并气胸4例、肺结核5例、肺癌3例。25例长期缺氧没有家庭氧疗,其中18例年住院>3次。1.4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COPD的诊断标准[1],血和肺部组织学检查1次阳性即确诊或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或痰和BALF中培养出同一菌种2次以上阳性可确诊,痰标本采集前均用2%碳酸氢钠漱口。1.5治疗与转归肺真菌感染明确后立即用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二性霉素B治疗,疗程2~8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53例

5、病人中治愈或好转35例,自动出院12例,死亡6例。2讨论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它不但可侵犯皮肤、黏膜,而且可侵犯肌肉、骨骼和内脏,其中呼吸系统真菌病占据首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以及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COPD患者长期反复感染,气道有不同程度破坏,黏膜纤毛脱落,肺功能受损,削弱了呼吸系统防御能力,加大真菌感染几率。支气管、肺真菌感染的常见致病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环孢子菌和毛霉菌等。肺部真菌感染诊断较难,主要是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合格的标本获取不易,危重病人通常又难

6、以承受能够明确诊断的侵入性检查;继发性感染常呈双重感染或复合菌感染,难以确定感染的主次;实验室检查手段仍然有限,并有时效性[2]。罗永艾[3]提出肺部真菌病的诊断标准:(1)确诊。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病变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菌感染及采用防污染技术从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中检出真菌。(2)临床诊断。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呼吸道标本(痰或BALF)至少3次检出同一真菌(病原性真菌或条件致病性真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作或无证据,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3)疑似诊断。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呼吸道标本真菌检查阴性,组

7、织病理学检查未作或无证据,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治疗时机的选择也一直存在争议,Kam等[4]指出抗真菌感染分级治疗方案:预防性治疗是对缺乏真菌感染证据的患者进行预防治疗;经验性治疗即对发热患者用抗生素无效,不能排除真菌感染时抗真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为当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征,如胸部CT晕征或出现不能用其它肺病解释的征象时,并具下列1项:(1)痰涂片有真菌菌丝或孢子;(2)痰培养真菌阳性;(3)血清学阳性者应进行积极治疗,确诊后进行针对性治疗。3本组资料显示,原发病病情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