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

ID:1747883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_第1页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_第2页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_第3页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作者:郭怡菁,卢万俊,刘韶华,张平,周红【摘要】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是一种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肌病,1972年Engel首次报道,国内对该病的报道较少。LSM十分少见,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鉴别困难,临床上误诊率非常高。作者就1例确诊LSM患者,详细阐明了该病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线粒体肌病;病例报告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农民,因“四肢活动乏力5年”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四肢乏力,发病

2、初期尚能自行活动,生活能自理,能蹲下和站立,偶有轻微触摸皮肤后出现全身肌肉刀割样疼痛,一般持续2~3d自行缓解,没有活动等其他情况下诱发肌肉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肌电图检查提示:肌肉源性损害;生化检查结果提示AST、ALT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行病毒8项检查提示未见异常,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d-1,分次口服),患者四肢乏力症状有所改善,在当地医生指导下泼尼松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20mg·d-1至今。但是近1年来患者感觉四肢乏力加重,行走明显受限,长期卧床,生活

3、不能自理,咳嗽、咀嚼、抬头无力。夜间偶有胸闷,呼吸困难,无明显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自起病四肢乏力无晨轻暮重表现。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有四肢远端肢体发紫,体温降低,无疼痛,一般冬天发作次数多于夏天,保暖后缓解。无腹胀、腹痛、腹泻,无慢性咳嗽咳痰,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可,近来明显体重减轻。既往史:24岁分娩后4个月左右出现皮疹,经治疗(具体不详)1周后好转,皮疹消失。27~29岁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与进食无关,当时行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胃炎,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等相关治疗后好转。余无特殊。1.

4、1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70次·min-1,体温36.4℃,呼吸18次·min-1。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稍萎靡,言语流利,视物清晰。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向各方向活动自如,无眼球震颤,无复视。双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及口角对称,双侧睁闭眼、蹙眉等动作完成尚可,双咀嚼肌肌力减弱。悬雍垂居中,两侧软腭上举对称,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肌束颤动。双侧转头耸肩无力。双手鱼际肌扁平,骨间肌未见明显萎缩,双下肢肌肉松弛,

5、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4+级,四肢肌张力减低,无肌束颤动,无肌肉握痛及假性肥大。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双侧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踝反射(-),病理反射未引出。颈软无抵抗,Brudzinski征(-),Kering征(-)。共济运动不能完成,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心、肺、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1.2辅助检查(1)全套风湿免疫试验均为(-)。(2)血沉15mm·h-1(0~20mm·h-1)。(3)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酮体(++),其余均

6、正常;粪常规正常。(4)生化检查:AST80IU·L-1(5~40IU·L-1)、ALT47IU·L-1(5~44IU·L-1)、LDH418IU·L-1(120~220IU·L-1)、尿酸504μmol·L-1(178~416μmol·L-1)。(5)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K)284IU·L-1(40~310IU·L-1)、CKMB15.5IU·L-1(2.0~14.0IU·L-1)。(6)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7)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8)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9)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神

7、经源性混合性损害,重复频率刺激无明显递增或递减。(10)肌肉活检:左肱二头肌活检,肌肉组织色泽正常,使用液氮气冷冻,恒冷箱切片,经ATPase、HADN、改良Gemori三色、油红O、PAS染色后镜下观察,示肌肉组织结构正常,无肌内膜、肌束膜及脂肪结缔组织增生,肌束内肌纤维见部分为空泡状(图1),ATPase染色Ⅰ、Ⅱ型肌纤维分型良好,空泡主要位于Ⅰ型肌纤维内,HADN染色Ⅰ型纤维内见空泡,改良Gemori三色未见明显异常,PAS阴性,油红O染色阳性(图2),为肌源性损害,符合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

8、dstoragemyopathy,LSM)。线粒体SDH/CCO染色阴性(图3)。2讨论LSM是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的一组肌病,该病自1972年由Engel等详细报道后,才被人们真正认识[12]。LSM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被认为是基因SLC22A5(5q31.1)的突变所致[3]。肌肉活动的能量主要由K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内氧化供给,但脂肪酸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PT)在该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