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

ID:17488776

大小:8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2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_第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_第2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_第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_第4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元代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元代文学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1)“自然”与显畅。元杂剧具有曲尽人情、透彻无遗地表现事物的特点,所谓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真切明白;而总体的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2)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3)传统的文学观念注重“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元代文坛的审美观,与这一传统大异其趣。许多作家“显而畅”的做法,恰恰为传统所忌,元代许多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魂荡神摇,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4)元代文坛出现的新的审美情趣,

2、与社会风尚的变化,理论家推动“情”的主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的影响,少数民族狂歌闹舞嗜好的浸润,写意画的成熟,乃至个人意识的抬头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元杂剧的体制。①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②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旦分帖旦、搽旦、小旦。③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南戏的体制。①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②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③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

3、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元杂剧南戏的特点及区别。杂剧和南戏的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剧本的唱词,则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说,唱词往往就是诗,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也说明我国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互补共生的关系。元诗创作的风貌。(1)元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上提倡“宗唐得古”,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这是由于他们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2)描绘自然景物,许多作者把兴趣集中

4、在审美客体的局部或细部,他们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细微律动,并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说话“四家”:(1)“四家”的名目,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即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2)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后一种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显然有别。话本:(1)今存宋元话本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套语,可见“话本”含有故事文本之义。而套语的出现,也

5、说明“话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格式化”。(2)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小说话本的体制和内容.、艺术特点。(1)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①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

6、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权做个‘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入话的设置,乃是说话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领会“话意”的动机。②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③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2)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①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②小说话本

7、的另一突出内容是公案故事。它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社会治安的深重忧虑。(3)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谈谈诸宫调。(1)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为孔三首创。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有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2)诸宫调又称“话本”,像《西厢记诸宫调》卷

8、一以“这本话儿”代指将要说唱的故事,这说明诸宫调与民间说话是孪生的艺术种类。诸宫调作品中出现的代言体叙事,与小说话本对人物声口的模拟,有着密切的关系。(3)诸宫调的曲目,仅《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