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ID:17489051

大小:21.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2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_第1页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_第2页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_第3页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_第4页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财富,是资源,是文明素质和文化底蕴的象征。离开了水,城市就没有灵气。乐水亲水、近水而栖,是人类的天性,由水形成的环境美是一种天然美。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人口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内河及相关水体的环境状况越来越差。有关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了包括引流、截污、清淤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但是随着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率未能同步增长,使城市内河接纳污染的负荷越来越大,大多数河段淤积严重,水流不畅,纳污容量越来越小,内河水质普遍处于国家地面水水质标

2、准V类及劣V类之间。水体恶臭及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泛滥,给城市水体景观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保障宁波生态市建设的顺利实施,把宁波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市政府经反复论证,提出了以大力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区内河和流域整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建设,其中以营造“流畅、水清、岸绿、景美”水乡风貌为目标的“千里清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预计在今后5年投入资金达100亿元。为配合宁波生态市建设,向“千里清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科学

3、、实用的生态治水方案,开展“河道水污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已成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纵观国内外河道治理现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引人关注:

4、  1.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一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曝气复氧。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

5、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3.底泥疏浚。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从最

6、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疏浚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但作为水质治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引起上覆水污染物浓度增加,疏浚后淤泥以其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量高而难以处理等等。  4.化学絮凝处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7、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使用。  5.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8、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生物-生态修复技术高度重视,并已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与应用,如美国在1972年就研究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清除宾夕法尼亚州Ambler管线泄漏的汽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