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ID:17496175

大小:1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2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第1页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第2页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第3页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第4页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Economic&Tradeljpdn耗Vo1.6Sum.No.93Feb.2008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冯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人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1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认识17><976年,FASB在《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框架的相关观点分析: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的

2、讨论备忘录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会计报表概念基础——资产负债观(Asset—liability6><#00aa00'>View)、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00aa00'>View)和非环接观(Non—articulated<#00aa00'>View)。非环接观认为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各自具有独立性和不同意义,其数据不需要环接,割裂了财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这种观点如今已被人们所抛弃.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当以资产负债观还是收入费用观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理念。1.1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

3、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即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即:本期收益=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业主分配一业主新增投资。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资产负债观强调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应当着眼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表为财务报表体系中的第一报表,收益表不过是资产负债表的一张附表而已。1.2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

4、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根据收入费用观,企业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收入费用观下,先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才能据以确定收益,因此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显然,收入费用观以损益表为报表重心,而资产负债表只是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损益表的附属。1.3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区别1.3.1二者确认收益的基础不同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1.3.2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地位不同

5、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订在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总是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与计量。1.3.3二者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的差异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收入费用观则直接确认已实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进而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

6、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最终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因此可以得到收益的明细数据。2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取向的历史演变早期的收益度量基础是资产负债观。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收益概念,将其概括为“财富的增加”。从复式簿记到重商主义时期,收益的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此时收益被理解为两个不同日期资本数额的变化(不包括投入或撤出资本)。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铁路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逐渐兴起,收益与资本的概念也逐渐明确

7、。此后直到20世纪初,收益的确认主要是遵循资产负债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陆续完成,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改进,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已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股份公司出现,企业合并的浪潮也随之兴起,企业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促成了企业产权向社会化和分散化方向发展,少数产权所有者已无力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其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这样,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信息特别关注。同时,税法不再以财产税为主而改以企业所得税为主,如美国在1909年开征公司所得

8、税。企业收益得以重视的事实在2O世纪3O午代已经确立。因此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其著作《会计理论结构》第二章中阐述了“收益重心论”:“所有利益集团在大部分情况下最重要的信息只能由系列的收益表来提供”(A.C.Littleton,1953)。从此利润表成了企业对外公布的法定财务报表,并成为第一财务报表。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波及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对会计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原则等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