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

ID:17503588

大小:30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2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_第1页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_第2页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_第3页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_第4页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牛顿运动定律(孙奎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2013年3月2日课题专题二:牛顿运动定律主备人孙奎祥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牛顿三定律,体会力和运动的关系,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2.通过两个例题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处理力学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养成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的良好习惯。重点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解题步骤的规范探究过程〖课前预习〗——海纳百川【思考1】气球下挂一重物,以加速度a=1m/s2匀加速上升,当到达某一高度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物落地前如何运动?答案:重物做竖直上抛运动(或先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后自由下落)教学设计:解答应体现出瞬时应保持原来的向上的速度

2、——即惯性(或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同时因为重力作用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等于重力加速度g。易错点:学生有可能忽视了重物的初速度而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拓展:通过该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依据。【思考2】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归纳总结:结合【思考2】谈一谈你对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认识: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车的力与

3、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而B正确,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故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汽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因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面对它的阻力。所以C对,D错。6教学设计:通过该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认识一对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并点明牛顿第三定律在考题中的考查方式。具体授课过程中由有一名同学分析思考题,一名同学比较一对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不完整时由其他学生补充。从下表所列几个方面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对象作用时间力的性质力的大小关系力的方向关

4、系【思考3】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和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教师:图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涉及运动过程与不同图象的对应关系。图象可以直观、形象的反映出物体运动的特征和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处理具体问题是对同一类图象应抓住其不同之处加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图象注意结合物理规律及图象意义进行分析。当然此类问题把物体的受力及运动过程分析清楚是根本。教学设计:图象问题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运动过程分析分析,不同图像间的变化连续多年在高考试题中

5、出现,结合上题引导此类题目的处理方法。先由学生分析,结合出现的问题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教师点拨。【思考4】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6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现将l2线剪断,试判断小球将如何运动?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则l2线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授课说明:从A图中细线剪断时小球的运动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细线上的拉力突变,然后过渡到轻弹簧上的弹力不能突变,从而找出两

6、种情况下加速度的不同,体会瞬时加速度的计算。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绳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上的弹力却不能突变?教学设计:先由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纠正补充,认识到弹簧形变明显,形变改变需要时间,瞬间变化可以忽略,而细线通常认为其产生弹力时形变很小,或不明显,故可以瞬时突变。如果学生不能顺利找出二者不同之处,可用黑板擦硬面与讲桌接触是弹力可以突变,而毛面与讲桌接触时不能突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上面的习题分别考查了哪些概念或规律?涉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以及瞬时加速度的计算。〖典例探究〗——沙里淘金授课说明:本部分两个例题均为综合,课堂上有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每

7、题选两名中游的学生到黑板板演(有实物投影可直接投影学生做题情况),并有其他同学查找问题,并加以纠正,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FF(m人+m椅)gaFm人gaFN探究1.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