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ID:17504238

大小:20.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2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1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2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3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4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5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6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7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8页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_第9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自然是离不开物理公式的,而且要牢牢地记住!下面搜集了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起去看看吧!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2、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

3、/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t–gt2/2  2.末速度V_t=V_o–gt(g=≈10m/s2)  3.有用推论V_t2-V_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

4、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

5、有引力F=Gm_1m_2/r2G=×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_1Q_2/r2K=×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

6、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一般视为fm≈μ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2)力矩  1.力矩M=FL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此处N·m≠J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

7、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1/2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二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

8、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s=v0t+at2②  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  4.平均速度公式:=④  =(v0+vt)⑤  =⑥  5.位移差公式:△s=aT2⑦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