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

ID:17511452

大小:14.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_第1页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_第2页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班语言活动主题:元宵节活动内容:庆祝“元宵节”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快乐的气氛。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重难点分析  重点: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风俗,感受节日的快乐。  难点: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知识:幼儿已有了过元宵节的生活经验。  物质:布置花灯展览,准备糯米、红豆馅。邀请家长前来参与。  活动方式:  集体与分组相结合。  活动进程:  一、导入:观看花灯,引起幼儿的兴趣,提出活动主题。  二、展开  1、话说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宵节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吃元宵象征着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看见江面上有一个漂浮物体,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这个物体象征着平安和幸福"。以后,人们就在正月十五这天吃元宵。我们现在吃的元宵也都是外面是白色,里面红的。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

3、圆子",是由糯米制成包上不同的馅作成的,馅有豆沙馅、白糖馅、山楂馅、黑芝麻馅、五仁馅等等,煮、煎、蒸、炸着吃。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

4、,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2、制作元宵:  讲解制作元宵的方法:先将糯米面团圆,再压扁,将红

5、豆馅放入糯米面团中间,封住口后,再团圆,就是元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