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

ID:17517535

大小:20.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2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_第1页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_第2页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_第3页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_第4页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以零散的叠石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使人易于蹑步而行,其名称叫“汀步”,或叫“掇步”、“踏步”,《扬州画舫录》亦有“约略”一说,日本又称为“泽飞”。这种形式来自南方民间,后被引进园林,并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北京中南海静谷、苏州环秀山庄、南京瞻园等俱有。汀步在园林中虽属小景,但并不是指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却是更见“匠心”。陈从周先生曾说:“洞内有水流入,上点‘步石’,巧思独运”。又说过:“石矶……石步,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经意处,亦即全神最贯注处,非用极大心思,反复推敲……不经意之处,要格外注意。”可见,水点步石既是附景之物,依山,依水而造境;其本身又

2、是很好的被看的景观。"1自然之美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以零散的叠石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使人易于蹑步而行,其名称叫“汀步”,或叫“掇步”、“踏步”,《扬州画舫录》亦有“约略”一说,日本又称为“泽飞”。这种形式来自南方民间,后被引进园林,并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北京中南海静谷、苏州环秀山庄、南京瞻园等俱有。汀步在园林中虽属小景,但并不是指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却是更见“匠心”。陈从周先生曾说:“洞内有水流入,上点‘步石’,巧思独运”。又说过:“石矶……石步,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经意处,亦即全神最贯注处,非用极大心思,反复推敲……不经意之处,要格外注意。”可见,水点步石既是附景

3、之物,依山,依水而造境;其本身又是很好的被看的景观。"1自然之美园林汀步的审美探微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以零散的叠石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使人易于蹑步而行,其名称叫“汀步”,或叫“掇步”、“踏步”,《扬州画舫录》亦有“约略”一说,日本又称为“泽飞”。这种形式来自南方民间,后被引进园林,并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北京中南海静谷、苏州环秀山庄、南京瞻园等俱有。汀步在园林中虽属小景,但并不是指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却是更见“匠心”。陈从周先生曾说:“洞内有水流入,上点‘步石’,巧思独运”。又说过:“石矶……石步,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经意处,亦即全神最贯注处,非用极大心思,反复推敲……不经意之处,要格

4、外注意。”可见,水点步石既是附景之物,依山,依水而造境;其本身又是很好的被看的景观。"1自然之美  中国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崇尚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画境如园境,专家学者已共识,而汀步在园林中则更是以显自然天趣为首要。“尤能与自然相契合,实远胜架桥其上。”“可使水景更形自然之趣,增添水面变化和方便水上游览观景。”汀步多选石块较大,外形不整而上比较平的山石,散置于水浅处,石与石之间高低参差,疏密相间,取自然之态,即便于临水,又能使池岸形象富于变化,长度以短曲为美,此为形。石体大部分浸于水中,而

5、露水面稍许部分,又因水故,苔痕点点,自然本色尽显,此为色。其形其色,如童寯先生言:“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拙政园小沧浪水院,静水中略点的几块步石,与岸边葱笼的灌木,构成了一幅仿佛江南水乡般恬静清新的画面,游人至此,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极富感染力。步石重自然的风格又最易和禅境相通,因为在禅宗看来,禅境与自然之境并无分别,所谓:“白云山头月,太平松下影。良夜无狂风,都成一片境。”“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以佛理禅趣入诗,自己有“辋川别业”园的王维更在他的诗中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泉

6、石、清溪、深涧,诗里的自然意象无不披上了一层不加雕饰、静谧澹泊、清净无为的禅境美。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亦有中国园林无论是郊野别墅园,还是文人写意园,即使是皇家园林都曾潜移默化的受到禅宗影响的论述。而点其步石因其表现出的清寂自然的特点,又使它成了表现禅境很恰当的载体。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的禅宗园林,天龙寺、常荣寺、桂离宫、无邻庵,均是以简单纯粹的步石布置庭园,以此来阐述玄妙高深的禅理和表现“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禅境。  2简约之美  汀步介于似桥非桥,似石非石之间,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它是对桥的弱化,这种弱化不是简单化,草率化,而是对桥形的扬弃,是“以形写神”变为“离形得似

7、”。看似几块简单的石面立于曲溪、洞壑、幽涧处,表现的却是“咫尺内山水寥廓”的效果。简于此时如宗白华先生论倪云林山水所言,山水丘壑,简之又简,损之又损,体现的却是旷邈幽深,无限的自然气象。这种园林美学的尚简思想,究其源头,可追溯到唐·文人写意园的兴起,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云:“木,斫而已,不加丹。墙,污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纬,率称是焉”。唐以后,其尚简之风几乎就成了中国园林的重要美学标志。“亦如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