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

ID:17523931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_第1页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_第2页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_第3页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_第4页
资源描述:

《莫拉克风灾受灾寄读生工作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莫拉克風災受災寄讀生工作注意事項一、前言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連三日帶來豪大雨勢,其雨量創50年來新高,重創台灣中、南部山區,造成台東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重大災情與死傷。災變造成許多學生失去摯親、家園倒塌,形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此外,校舍毀損,遭土石淹埋,使學生需離鄉背井到他校寄讀,造成寄讀生亟需適應新的生活與學習環境。為使受災寄讀生心理輔導計畫更臻周延且符合實際需要,由教育部統籌督責各縣市政府落實推動受災寄讀生心理輔導工作,特研擬本注意事項,期儘速有效協助受災寄讀

2、生安心就學備註備註1:參考資料-陳淑惠、龔怡文、潘元健、劉于涵(2007)。心理急救操作手冊第二版(譯)。台大心理系,台北市〔譯自NationalChildTraumaticStressNetworkandNationalCenterforPTSD,PsychologicalFirstAid:FieldOperationsGuide,2ndEdition.July,2006.〕。備註2:本注意事項由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編撰,並請專家學者提供指導意見。。二、目的(一)保障受災寄讀生就學權益,建立輔導機

3、制,協助受災寄讀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二)安排適當班級並進行受災寄讀生心理輔導,減緩其災後創傷壓力反應,使其安心就學。(三)結合學校各處室、授課教師及校外各相關專業資源,運用團隊合作方式,提供有效輔導策略。(四)評估寄讀生災後身心反應,必要時轉介相關專業資源協助。三、實施對象(一)學校寄讀他校:校舍毀損不堪使用,全校師生借用他校校舍上課。(二)學生寄讀他校或其他安全場所:受災學生因依親或安置而至他校或社區活動中心等寄讀上課。一、實施策略(一)教育部:統籌督責各縣市政府輔導受災寄讀生,組成受災

4、寄讀生心理諮商與輔導諮詢小組。(二)各縣市政府:統籌督責所屬學校輔導受災寄讀生,組成受災寄讀生心理諮商與輔導小組。(三)國民中小學:負責校內受災寄讀生的心理、生活與學習輔導工作。二、執行工作重點(一)工作任務1.主動接觸與定向輔導:學校輔導室應對寄讀生提供主動關懷,以尊重、非打擾、憐憫的方式和受災寄讀生進行接觸,並安排新校區定向輔導。2.安全與安適:各班導師對寄讀生提供必要的生理及情感安撫,增加立即且持續的安全感,建立安全的學習環境。3.協助情緒穩定:學校輔導教師能主動關懷與協助,使被情緒淹沒或煩亂的

5、寄讀生恢復平靜,並適應生活與學習情境。4.蒐集訊息:學校學務與輔導人員,宜主動關懷受災寄讀生,持續蒐集與澄清資訊,辨識其當前的需要與關懷,以評估受災寄讀生的身心狀況、調整心理輔導策略,提供適時之協助。5.實用的協助:學校人員確認受災寄讀生的立即需求與關注點,提供具體且實用的協助。6.連結社會支持:學校輔導教師與導師宜協助受災寄讀生與其主要支持者(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建立持續的接觸,以獲得穩定社會支持系統。7.提供壓力因應的資訊:學校輔導教師宜提供受災寄讀生有關壓力反應及因應技巧的資訊,以減輕心理上

6、的不適並提昇適應功能。8.協助連結相關資源:依據受災寄讀生目前或未來需求,連結相關資源,以系統整合的團隊合作方式,協助取得所需服務。(二)瞭解工作內容1.瞭解狀況:受災寄讀生轉入前,瞭解其受災狀況、有無親友罹難、目前主要支持系統,並與寄讀生的個案管理社工保持聯繫。2.教師訓練:強化學校教師辨識哀傷與創傷反應,增進其協助受創學生之輔導知能。3.擬定輔導策略:依據對受災寄讀生的相關資訊,評估其身心狀況,擬定相關輔導策略。4.入班前的班級輔導:實施寄讀生的班級輔導,協助同學對受災寄讀生的接納,建立友善、溫暖

7、的班級氣氛。5.進行輔導:依據對受災寄讀生背景的瞭解,視其身心狀況與需求,可斟酌實施心理與生活關懷、減壓(安心)團體、創傷團體、個別諮商、哀傷輔導、放鬆技巧訓練、減低睡眠障礙,預防自殺、自我傷害、酒精及物質濫用。6.篩檢轉介:利用量表進行「創傷壓力反應(PTSR)」篩檢評估,針對心理適應嚴重困難或出現疑似精神疾病症狀之學生,轉介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予以協助。7.生態系統之協助:在協助受災寄讀生之後,視學生生態系統之需要與心理健康的評估,對家長、教師們提供安心團體服務,以利受災寄讀生的復原。8.返家輔導:

8、在寄讀生返回家庭或原學校之前,需提供寄讀生生活適應之輔導。9.節日輔導:遇特殊節日(中秋節、過年、端午節、父親節、母親節、忌日等有意義的節日),須留意受災寄讀生哀傷反應之引發,評估身心狀況,並擬定相關輔導策略。10.關注多元文化議題:尊重受災寄讀生原有之生活脈絡、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以其原有的方式進行輔導工作(例如:原住民文化對死亡、災難的看法)。(三)各階段重點工作立即〜98.09短期〜99.01中期〜99.06長期〜99.08.31學校瞭解受災寄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