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

ID:17527400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_第1页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_第2页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方法:应用3D快速扰动梯度回波(FSPGR)序列,对25例临床疑血管疾病患者行增强MR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三维增强MR脑血管造影技术能可靠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25例血管病变可经3DCEMRA检出,并与DSA一致。结论:3D  CEMRA快速、安全、有效,在很大范围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图像处

2、理  InvestigationonTechniqueofThreeDimensional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echniqueofthreedimensional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CEMRA).MethodsThreedimensional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wasperformedin25caseswithsuspici

3、ousofvesselsdiseaseusingfastspoledgradientrecalled.MIP,MPRandVRreconstructionwereusedastheredimensionalmodels.ResultsHighqualityvascularimagescouldbeobtainedbyoptimizingthreedimensional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technique.Diagnosisofvascularlesionscanbem

4、adeby3DCEMRA,andtheyareconsistentwithDSA.Conclusion3DCEMRAisanoninvasiveandeffectivetechniquewhichcouldbeusedasaltermativetoDSAinmanyfields.  Keywords:Angiograph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mageprocessing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扫描仪硬件及软件的不断改进,三维对比增强MR增强磁共振(threedimensional

5、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CEMRA)的技术日臻成熟,它的快速、安全、有效等优势逐渐显现,使其成为血管病变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甚至是首选方法[1~3],在很大范围内可替代有创伤的血管造影。本文对25例3DCEMRA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技术方法,以提高3DCEMRA造影的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58.5岁。  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1.5T超导型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主要参数:三维快速扰动梯度回

6、波(FSPGR),冠状位或矢状面采集扫描数据,TR3ms~3.53ms,TE2.5ms~2.5ms,反转角45度,静脉期及平衡期将反转角减小30度,视野(FOV)240mm~350mm,矩阵512×160,层厚1.0mm~1.2mm。扫描头颈部时使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胸腹部时使用表面线圈。采用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总剂量为30ml,流率为2.0ml/s,对比剂可采用高压注射器或手推注射。先行病变区域T1、T2WI扫描,以了解病变区域组织结构情况,然后行3DCEMRA。延迟扫描时间由小剂量团

7、注试验确定。小剂量团注试验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准靶血管层面,进行40次矢状或冠状同层动态扫描,凭视觉所见确定靶血管内峰值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延迟扫描时间,延迟扫描时间=(对比剂到达靶血管时间-扫描时间)/4。3DCEMRA扫描时,胸腹部血管成像须嘱患者屏气扫描,检查前应确定患者的最大屏气时间,以调整扫描时间。可以根据呼吸门控来预测患者的屏气时间,尽可能使每次屏气处于相同状态,重复采集3次,每次扫描时间约为20s,第1次扫描作为减影用蒙片,第2次为动脉期,第3次为静脉期,每次扫描时间间隔10s用于换气。3D

8、CEMRA扫描完毕后,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必要时加扫以利于作出明确诊断。  1.3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减影技术减除雷同的组织背景,只保留增强血管影像,改善血管与背景之间的对比信噪比,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三维重建技术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  2结果  25例中有均能发现血管病变,其中主动脉夹层5例,脑动脉瘤4例,脑血管畸形3例,头颈部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4例,腹主动脉瘤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