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

ID:17541830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2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_第1页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_第2页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_第3页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_第4页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1)摘要: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接受美学;元和诗歌;元和诗派  Abstract:Theintroductionof

2、acceptingaestheticshaslaidatheoreticalbasisforstudyofanacceptinghistoryofancientliterature.Intermsofdisseminatingandacceptinghistory,theclassicalityoftheTangpoetryicandmultiplyinghistoricalprocess.TheperiodoftheimperialyearsofYuanhemarkedanimportantphaseinChinesehistoryofpoetry

3、,inesignificantcharacteristicstobecontinuedintheSongpoetryandsomesenseofseparateandself-consciousschools.AnacceptingaestheticstudyofpoetryintheimperialyearsofYuanheshouldattempttopresentthedifferentvariationsandsituationstorevealthosecharacteristicsandlaodernandcontemporaryperi

4、ods.  KeyperialYearsofYuanhe;schoolsoftheYuanhepoetry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路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文学接受史研究建立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德国学者H·R·姚斯1967年在康斯坦茨大学发表题为《文学史的方法及其研究目标是什么?》的就职演说(注:这篇演说稿后来更名为《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后又缩略为《作为挑战的文学史》正式发表。最早的中文译本由周宁、金元浦根据英文版论文集《走向接受美学》译出,收入《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标志着接受美学的正式建立。

5、此后10多年间,接受美学逐渐传播全球,成为20世纪后期影响最大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与传统文论对、作品的专注相比,接受美学首次从本体论高度提出了读者和阅读接受的问题,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重视阅读经验,向传统的文学史研究发出了挑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产生之后,它的接受历史也开始书写;每个历史时期的接受者都有对同一本文的不同发现和诠释,这构成了接受史链条中的不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以对前代的接受为基础;文学作品因为接受者的不断解读——包括重读、深读,甚或误读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文学的历史本质有赖于接受者的接受而得以体现,所以,不同时期

6、接受者的接受正是文学历史本质的表现。(fw.ΝsΕΑc.编辑)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背景,由于多种多样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同一作家、作品在接受视野中形成了不尽相同的面目,这种面目是由不同读者塑造而成的。正如国内的译介者所言,接受美学的一大功绩是对读者的发现。此外,接受美学还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大部分的创作群体或个体,其创作的价值并不是在产生之时就全部显现出来的,有不少是在身后才被逐渐发现,甚至是被附加的,而这种发现和附加是一个过程——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把握也不应是孤立和

7、静止的,更不能是断章取义、主观臆断的;而应该用动态的、历史的眼光去考察。由此,读者在文学史中的作用得以突显,一种由、作品、读者三方构成的动态文学史观得以形成。  重要作家是文学接受史关注的主要对象。美籍学者宇文所安有一段话说得好:“如果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是围绕着‘重要的’作家进行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成为‘重要作家’的,是什么人把他们视为‘重要作家’,根据的又是什么样的标准。”[1]8的确,在传统文学史观的影响下,这常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作家的历史地位与作品的艺术思想价值不是超越时间和空间而被给定的客观存在,只有通过社会传播和读者接受

8、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重要作家”的名望并非在创作完成之后就立刻产生了,它还必须经过传播和接受两个环节的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