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

ID:17544880

大小:21.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2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_第1页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_第2页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_第3页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_第4页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家,顾城的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使得他的诗歌显得特别,形成了顾城自己特有的诗歌艺术风格。  一.关怀的主题  顾城诗歌关怀的主题,和其他众多作家一样,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反映现实的特点。他们既反思历史又探索未来,在现实中彷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小巷》自《顾城的诗》49面  重复的“又”“又”“没有”“没有”的字眼和“旧”“厚厚”的陈旧厚重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探索的艰辛和无路可寻,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该怎么进入另一个世

2、界的无奈都包含在其中。  种子在冻土里  梦想着春天  它梦见——  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  它梦见——  蝴蝶轻轻地吻它  春蚕张开了新房的金幔  它梦见——  无数花朵睁开了稚气的眼睛  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种子呵  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梦想》自《顾城的诗》18面  在这首诗里诗人还是对未来进行着憧憬和希望。“春天”是在梦想中,而现实是“种子”被困在“冻土”里,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坚持理想的信念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时代的变迁,巨大的伤痛历历在目,诗人不能摆脱,他通过对未来希望来让自己坚持下去。  在他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里顾城写道

3、: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这句话在每一段描写前被重复着,全诗七节,而这段每次作为独立的一节一共出现了四次,对真理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如此执着。  这些都表现了顾城“时代式的彷徨”,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有表现,他们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叠的路口,免不了对方向的踟蹰和犹豫,并具有一种内心的忧郁。不过顾城在后来还是有充满希望的诗。  尘土可以埋葬乡村  可以埋葬水  埋葬树林  埋葬在水边开出大片花朵的愿望  可以在远离水鸟的内陆  让风吹出细细的波浪  我始终相信  人类不会这样灭亡  雨在谷物和新鲜的平原上飘撒  他们在密集地走动  紫云英在软软的墓地上生长  他

4、们走动的姿态在渐渐改变  天空开始晴朗  淡蓝色的天光,青春  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  ——《在尘土之上》自《顾城的诗》162面  “我始终相信/人类不会这样灭亡”“天空开始晴朗”,这时的顾城以一种满怀希望的心情去看待事物,所以他看到“淡蓝色的天光,青春/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书上显示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8月,而《梦想》是1979年1月,《小巷》是1980年6月,可以看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受和思索后顾城对未来已经变得充满希望了,他的这首诗也就显得更加阳光和愉悦。  还有一些看似爱情诗又有争议的诗,一说它们写的作者的爱情,表现他的爱情观,一说这些诗是写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心理的距离与现实的距离的巨大差距。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自《顾城的诗》54面  “你”的动作和“我”的内心感受的巨大落差形成强烈比照,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不信任惨白地被诗人曝光。若从爱情诗来看就表现的是恋人间的隔阂了。这类诗还有《雪人》《游戏》《泡影》等,时间上集中在1980年2月到6月。  还有表现诗人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为此殒身不恤也在所不惜的诗篇,像《我唱自己的歌》(《顾城的诗》85面)、《早发的种子》(《顾城的诗》87面)、《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的诗》101面)。在《我唱自己的歌》里诗人先是在

6、原野中唱自己的歌,后又在嘈杂的城市唱着自己的歌,他最后唱得是“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静”,这首诗歌颂原始的生存状态,把城市工业描写得可怕混乱,带有反对工业文明渴望自然安静的味道。而在《早发的种子》中诗人最后说:我从来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记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表示他为理想为时代愿意做急先锋而默默献身。  在顾城年轻时他还有充满激情的代表年轻一代人的宣言式的言语,这个时期作者创作的十分有名的《一代人》和《巨星》就是代表。  此外,诗人不乏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  巨大的鸟巢  松疏的北方枝条  把我环绕  使我看见太阳  把爱装满我的篮子  使

7、我喜爱阳光的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  像小鸟那样  相互做梦  四下是蓝空气  秋天  黄叶飘飘  ——《有时》自《顾城的诗》97面  和这个时期的另外一首《假如》一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我将在冥夜中/编织一对/巨大的翅膀/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继续飞翔”。祖国是使人温馨的归属和最后的家。  后期顾城的许多诗歌笔者个人感觉是看不大明白,其艺术手段也与前期的大相径庭。也许他出国后学习了外国诗人的写作手法,他后期的诗从篇幅上来说一般较前期要长许多,更多的带有西方叙事诗的一些特点,一些意象也看不出来是中国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