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ID:1755705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3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常发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玉米螟、玉米蚜等,杂草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香附、苘麻等。  一、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玉米大斑病  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

2、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发病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由于气候条件与玉米感病阶段吐丝灌浆期相吻合,夏玉米病情发展快,受害重。发病条件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大斑病流行。  2、玉米小斑病  为害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

3、。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3~4毫米,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株,其次是带病种子。玉米生长季节内,遇到适宜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侵入寄主,遇到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经5~7天即可重新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再侵染

4、造成病害流行。  发病条件 (1)大面积种植感病杂交种是小斑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2)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容易变异,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就会逐步形成占优势的强致病力菌系,侵染玉米,带来极大为害。(3)夏玉米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8月份,气温25℃以上、雨量多,病害易流行。(4)玉米连茬种植,施肥不足,特别是抽雄后脱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播种过迟等均有利于发病。  3、玉米粗缩病  为害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苗期受害重,5—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

5、迟缓、矮化。至9-l0叶期,病株矮化愈显著,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多不结实。病株新长出的叶片颜色浓绿,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脉突,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根系少而短,易从土中拔出。  发病特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上为害。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果与传毒昆虫灰飞虱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

6、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发病严重。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灰飞虱多,发病重。  4、玉米茎腐病  为害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症状(即青灰色,似开水烫过),很容易和健株区别。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较为多见。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一周左右,短的仅需l~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手捏即可辨别),遇风易倒折。有的果穗下垂,穗柄变柔韧,不易剥离

7、。苞叶也呈青枯状。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和髓部可见到红色病症,这是镰刀菌茎腐病的重要识别特征。  发病特点:用病残株接种,发病率可达80%,玉米连茬地发病重就是由于病残体在田间积累了菌源。种子表面也可携带病菌,传播病害。土壤中的越冬菌源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十分密切,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雨后天气转晴,常出现发病高峰。玉米生育期和病害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