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

ID:17576511

大小:3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3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_第1页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_第2页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_第3页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_第4页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一模 力电选择(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F0OFtt1t2t3t4ab图1.(2012.4房山)如图a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得到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若图像中的坐标值都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A.t1时刻小球具有最大速度B.t2时刻小球的加速度为零C.可以计算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D.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2012.东城)如图所示,质量

2、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A.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ABFB.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C.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D.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3.(12.4朝阳)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F的冲量为零B.t2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C.t

3、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D.0~t3时间内F对物块A先做正功后做负功y04.(12.4门头沟)一小圆柱体沿光滑的抛物线轨道运动,抛物线轨道为.第一次观察到圆柱体运动到=25m处,经过0.2s后圆柱体运动到=24m处,则圆柱体此时的瞬时速度大小近似为A.5m/sB.10m/sC.14m/sD.25m/s5.(12.4门头沟)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v1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

4、式中只有一个可能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将具体的时间t求出来,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t的表达式可能为A.t=B.t=C.t=D.t=F图1Oatt0图26.(12.4西城)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t=0时刻,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A.t0时刻,力F等于0B.在0到t0时间内,力F大小恒定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大D.在0到t0时

5、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7.(2012.4海反)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上升过程中,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以地面为参照系,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图3升降机A.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B.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C.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D.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8.(2012.4石景山)“严禁超载,严禁超速,严禁疲劳驾驶”是预防车祸的有效办法。下列

6、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超速会增大汽车的惯性B.汽车超载会减小汽车的刹车距离C.疲劳驾驶会缩短司机的反应时间D.汽车超载会增大汽车的惯性9.(2012.4石景山)“叠罗汉”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由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如图所示,假设每个人的质量均为m,下面五人弯腰后背部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重力加速度为g)A.B.C.D.甲mT乙kT图10.(2012.4海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研究影响弹簧振子振动周期大小的因素,他们找来了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和质量不同的钩码,先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出了这些

7、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k3、……,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先确定一根弹簧,将其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分别挂上质量不同的钩码,并使其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用秒表分别测出它们振动的周期;再取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分别将其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它们的下端分别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同样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用秒表分别测出它们振动的周期。利用上述两组实验数据分别做出T-m和T-k图如图甲和乙所示。上面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周期T与钩码质量m、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等效替代法,T∝

8、B.控制变量法,T∝C.等效替代法,T∝mkD.控制变量法,T∝m/k11.(12.4丰台)图中K、L、M为静电场中的3个相距很近的等势面(K、M之间无电荷)。一带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依abcde轨迹运动。已知电势jK<jL<jM,且粒子在ab段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xE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