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ID:17651147

大小:15.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4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_第1页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_第2页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_第3页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作者:邸大琳,李法庆,陈蕾,刘国静【关键词】:苦参;,,体外抑菌,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对上述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苦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关键词:苦参;体外抑菌StudyonGrowthInhibitionEffectof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onBacteriainvitro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onthegro

2、wthinhibitoneffectof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onbacteriainvitro.MethodsKBpaperspresoakedwith100%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extractwereused.Theeffectof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onthefollowingbacteria:Escherichiacoli,Staphylococcusaureus,αhemolyticstreptococcus,βhemolyticstreptoco

3、ccusandwaswithnormalsalinegroup,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inhibitedthegrowthofbacteriaaboveapparently.Conclusion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hasobviousgrowthinhibitioneffectonbacteria.Keywords:RadixSophoraeFlavescentis;Growthinhibitioninvitro  苦参又名枯骨、草槐、地槐等,是常用临床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

4、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以及安神之功效。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镇静、利尿等作用[1]。本实验旨在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苦参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苦参购自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科。  2方法.1苦参药液的制备[2]用煎煮法对苦参煎煮两次:取苦参50g加水500ml,文火煎煮1h,再加水300ml,文火煎煮30min。两次煎液合并后过滤,去渣浓缩为50ml(浓度为100%

5、)备用。.2普通营养培养基的制备[3]于950ml去离子水中依次加入细菌培养用胰化蛋白胨10g,细菌培养用酵母提取物g,氯化钠10g,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融解,补加琼脂粉1g,后用mol/LNaOH调节pH值至,补加去离子水至1L,×10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待其冷却至56℃后铺板备用。.3血琼脂平板的制备[3]取营养琼脂,加热使其溶解待冷至45~50℃,以无菌操作于每100ml营养琼脂加灭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ml,轻轻摇匀,倾注于平板备用。.4抑菌效果的测定[3]无菌操作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变形接种至普通营养培养基表面;甲型

6、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接种至血琼脂平板表面,再将含有苦参药液的K-B滤纸片(直径为)贴至培养基的表面,37℃培养2h后观察并测量抑菌环直径,本实验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  3结果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果见表1。表1苦参抑菌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  4讨论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我国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和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小便和抗炎抗肿瘤等功效。现代临床主要应用苦参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肝炎、

7、心率失常以及哮喘等疾病。从苦参中可分离出23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是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另外还有羟基苦参碱、去氢苦参碱等,目前认为苦参主要通过生物碱发挥其药理作用[1,4]。国内有学者报道苦参碱有降低细菌DNA含量的功能,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菌生长的原因之一[5]。本文研究并探讨了苦参在体外的抑菌作用,发现苦参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苦参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张玉军.苦参的近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XX,4:697.[2]宫锡坤,陈星浅,张蓬.5种中药抑菌效果的测定[J].中国消毒学杂志

8、,1998,1106.[3]郭风丽,邱世翠,曲惠青,等.银黄口服液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8,21:440.[4]沈映君.中药药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