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

ID:17657350

大小:14.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_第1页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_第2页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①促织:蟋蟀。挑促织:捉蟋蟀。②篱落:篱笆。  12.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任选一个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13.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12.“送”有“送来”之意,秋风吹动梧桐叶子,送来叶子飒飒作响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写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动”有“打动”之意,秋风吹

2、来,勾起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之情。借秋风来表达漂泊的孤独凄凉之情。  13.示例一: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示例二:借景抒情。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而萧萧

3、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

4、诗。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