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

ID:17666541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_第1页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_第2页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_第3页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_第4页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雨花建设规划纲要序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球的共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区委、区政府在实施“一体规划、两化齐飞、三产联动、四轮驱动、五大板块、六大产业”战略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生态雨花的部署,规划到年建成生态雨花。生态雨花建设纲要的编制,在遵循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和江苏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

2、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实现“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雨花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雨花建设旨在唤起强化经济发展的成本意识与生活质量意识,建立经济-环境高效、环境-社会健康、社会-经济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科学与人文为双翼,在碧水蓝天中找回人类的清新与宁静,重建“天人合一”的家园与意境,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一、生态雨花建设的总体思路6(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

3、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国21世纪议程》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17、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

5、例》(1994)20、《城市绿化条例》(1992)2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23、《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2002)2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2002)25、《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003)2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三)基本原则(四)战略定位(五)奋斗目标1、总体目标2、阶段目标(1)2007年,初见成效;(2)2011年,初步建成;(3)2018年,全面建成。3、主要监控指标(见附表)二、生态雨花建设的基础条件(一)基本概况(二)有利条件(三

6、)制约因素6三、生态雨花建设的功能区划(一)产业发展生态功能区1、宁南-铁心高科技研发和现代商贸业功能区2、开发区-板桥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功能区(二)将军山-牛首山一线生态景观保育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三)长江-秦淮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四)城市生态人居功能区(五)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生态控制区四、生态雨花重点建设领域及主要任务(一)发展生态经济1、总则2、生态农业3、生态工业4、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1、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2、加强水资源保护;3、加强国土资源保护(铁矿、长江采砂等);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7、(三)生态人居建设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3、城市改造与城市绿化建设;64、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四)生态文化建设1、开展生态教育;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3、公益性生态文化工程建设;4、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五、生态雨花建设的保障措施(一)行政组织保障1.健全领导机制;2.建立落实机制;3.创新考核机制;4.加强综合决策。(二)法制保障1.加强立法;2.加大执法力度;3.完善政府内部行政监察制度;4.保障公众监督权。(三)经济政策保障1.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政策;2.拓宽生态省建设投融资渠道(增加政府投入。引

8、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争取国际合作资金);3.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4.探索制定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