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ID:17679308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4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_第1页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_第2页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_第3页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_第4页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一、活动目的:放河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本次江西应科青协举办“清明放河灯会”,旨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你对故人的思念寄于小小的河灯上。二、活动时间:星期5晚7:30三、活动地点:黄金广场边四、活动流程:1、活动前期工作:(1).前期策划书准备,宣传(网络宣传、海报宣传、理事通知等)(2).安排值班人员对前来咨询报名的同学进行解答与登记(3).安排人员考察适合放河灯的地点2、活动中工作安排:(1).活动定于7:30准时于大学生活动中心集合,由负责人带领前往目地的(2).到达目的地,安排同学于草坪处坐下,由会长讲解,清明节放河灯的背景及意义(3).

2、各同学自由书写自己的愿望,并由会长点燃第一盏河灯,各同学再陆续点燃。放入河中,并默念自己愿望3、活动后期工作:(1).带领同学有秩序返回,注意安全(2).干部书写活动总结,于下次例会前上交五、活动注意事项:(1).宣传时注明自制河灯,对不会做的同学,安排值班人员进行指导(2).活动强调安全,并保证活动秩序六、活动预算:彩纸,蜡烛按实际情况预定20元以内七、活动人员安排: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0年3月25日盏盏河灯照我心

3、——志愿者在行动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晚上水边,常放河灯。     道教、佛教在夏历(农历)七月十五(也称七月半,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举行宗教节日时也放河灯,一般人误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    实际上,放河灯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

4、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这些活

5、动,比汉代出现的道教、汉晋传入我国的佛教都早。     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    一些地区放

6、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在江南,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时间自然不限于七月半。“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我们邻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少男少女亦有沿河顺水放灯祈福的习俗。    近代,福建

7、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成都在汉代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游赏之风冠于西南,闻名天下。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记载,可见盛行中元节之早。“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