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

ID:17683702

大小:9.16 MB

页数:120页

时间:2018-09-04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_第1页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_第2页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_第3页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_第4页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U459.4密级:公开国际图书分类号:624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富水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防排水结构体系研究年级二零一五级姓名尚明源申请学位级别工程硕士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指导老师张志强教授二零一八年五月ClassifiedIndex:U459.4U.D.C:624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STUDYONFACESTABILITYANDDRAINAGEANDWATERPROOFSYSTEMOFTUNNELINWATER-RICHSTRATAGrade:2015Candidate

2、:SHANGMingyuan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DegreeSpeciality: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Supervisor:Prof.ZHANGZhiqiangMay.2018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

3、文属于I.保密囗,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韦;2.不保密(使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寸')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凵指导老师签名:日期:冫。'2翔日期.如乖23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贞献如下:1、结合都府隧址区域水文地质及施工资料,采用Visual-Modeflow软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模型:通过研宄隧址区完整的水文年稳定流计算模拟,验证了参数的正确性;模拟有无止水措施情况下隧址区域地下水的渗流场分布及变化规律,评估了隧道运营后周边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恢复情况,预测了隧道穿越断层区域的涌水量并初步评判掌子面稳定性:2、基

4、于突水突泥地层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模拟掌子面渗透破坏以及失稳过程,提出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探明了掌子面失稳破坏过程,确定了不同工况下防突体极限厚度:建立高位排水一注浆耦合演化模型,研宄不同位置、数量的排水导管对前方开挖区的卸压能力,配套不同工况下的高位排水方案,为隧道施工顺利通过断层破碎带提供保障;3、根据都府隧道地质条件及设计资料,研究不同水头、不同环向盲管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引入平均卸压系数,评价外部因素(水头高度)及内部因素(盲管间距)对防排水体系卸压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合理的环向盲管间距;针对现有防排水体系”网络弊端,提出“盲管廊道一体式防排水网

5、络体系,解决隧底水压偏大造成的仰拱填充上浮变形、基底承载力下降等问題;4、通过弹性梁、弯矩一曲率梁对比分析了新型与传统型排水网络结构受力特征,新型结构受力整体偏小,减缓了墙脚部位的内力峰值效应,结构形变比传统更小,特别是仰拱的隆起位移,更偏于安全。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宄工作所得的成果心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页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贡任将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6、学位论文第I页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山中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有盘山式交通路网已无法满足山中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近年来以桥隧为主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能够大幅缩短出行时间。而山区地质环境多变,施工难度大、地质灾害风险高,其中富水区隧道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旨在:探究施工阶段富水区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掌子面的稳定性,并配套掌子面稳定控制技术;针对运营阶段隧道仰拱易发病害,提出新型防排水网络体系,保障隧道后期运营安全可靠。论文基于流-固耦合原理,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以贵州省“678网”规划“三穗至施秉高速公路”中的都府隧道为研究背景,

7、对富水区修建山岭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以及后期防排水网络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其成果如下:1、结合都府隧址区域水文地质及施工资料,采用Visual-Modeflow软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模型;通过研究隧址区完整的水文年稳定流计算模拟,验证了参数的正确性;模拟有无止水措施情况下隧址区域地下水的渗流场分布及变化规律,评估了隧道运营后周边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恢复情况,预测了隧道穿越断层区域的涌水量并初步评判掌子面稳定性;2、基于突水突泥地层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模拟掌子面渗透破坏以及失稳过程,提出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探明了掌子面失稳破坏过程,确定了不同工况下防突体极限厚度;建立

8、高位排水—注浆耦合演化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