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

ID:1769853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_第1页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_第2页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_第3页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_第4页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参照劳动法新规定教你选用何种辞职方式引言:每年的年底,既是公司辞退员工的高潮期,作为一种相对的现象,这一时期也是员工辞职跳槽的高发期。我们今天就试着从员工的角度,分析一下辞职的方式以及相应的风险,为员工合法地结束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提供一点法律意见。具体内容:员工辞职的方式计有三种:第一种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在实践中,这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又细分为单位提出意向和职工个人提出意向两种形式。原劳动部481号文规定了,如果是单位提出意向的,需要向

2、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员工个人提出意向的,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法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是交给了公司与个人之间进行充分的协商。员工准备跳槽时,我们认为,首选的方式,应当是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以双方都同意的形式结束双方之间劳动合同关系的,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双方之间发生劳动争议,避免给双方带来仲裁或者诉讼的困扰。所以,从此点出发,我们建议,作为一名员工,如果想辞职跳槽的话,尽可能在开始时,能够本于友好解决此事的初衷,向单位传递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向。但是在实践的协商中,从员工方出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一定要与单位

3、签订书面的协议书;2、协议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束双方之间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2)善后事宜的安排,包括社保关系的转移、工作的交接、档案或者户口的转移等各项问题;(3)其它责任的分配;(4)兜底条款,需要声明双方之间不再存在其它的劳动争议。第二种是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所谓预告,就是提前通知的意思。《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是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这一种权利是一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也就是说,员工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的方式通知单位,在三十日之

4、后,结束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三十日之后,解除的后果就发生了,不管单位是否同意。目前实践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员工以及单位,都认为,如果单位不同意员工的辞职的话,辞职是无效的,这一种认识是错误的。但是同时,这一种辞职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如果员工与单位在劳动合同有关于违约责任责任的约定的话,员工是需要向单位承担违约责任的。不过,到2008年1月1日起,单位只能就员工在提供专业培训、保密和竞业禁止三个方面约定违约金了。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32.按照劳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劳

5、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超过三十日,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予以办理。如果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仅限于:(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很多人难以理解,法律为什么赋予了员工这种辞职权利,同时又要求员工承担违约责任?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法律。第一个方面是法律首先

6、尊重了员工的人身自由,从而赋予了员工辞职的权利。出于对人权的尊重,法律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会强制一个人向单位提供劳动的,而且事实上也做不到。不可能要求法官去强制某一个人向单位提供某一种劳动,相信这一种现象,在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出现。所以,从这一点出发,法律赋予了员工辞职权。辞职权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其实也是人身自由的一种体现。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员工提前辞职,毕竟是提前结束了劳动合同,对于最初双方所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是一种违背,如果对辞职这种情况不加一点约束,将使劳动合同的期限没有任何意义,容易造成劳动力市场混乱,诚信无从

7、建立。从此点出发,法律又要求员工在辞职的同时,需要承担违约的物质性后果。这实际上中通过物质性的约束,来适当限制这种权利的行使。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员工的是,要看一看劳动合同中有没有跟单位约定脱密期。《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按照岗位要求需要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协商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提前通知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脱密措施。如果有这种约定的话,则劳动法原所规定的提前三十日的通知期,就变成了不超过6

8、个月的通知期了。这一点是需要员工注意的。不然,如果在有这种约定的前提下,没有遵守,是不能发生辞职有效的后果的。另外,从证据保全的角度来出发,我们希望员工在行使这种权利时,能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要有意识地去保全相应的证据,比如向单位递交书面的辞职信时,备个副本,要求单位的接收人在副本上注意已经收到正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