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

ID:1769953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_第1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_第2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69例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提高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技术和质量,以保障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69例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患者采用C型臂下静脉穿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实施术前、中、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消除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都得到康复。结论:通过加强对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提供系统而规范的护理,既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人工/护理;心脏辅助装置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疾病的根本措施。19

2、9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69例,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取得良好效果,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前后在护理组的续贯工作中,保证了植入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人69例,其中男43例,女26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41岁,年龄平均69岁。临床诊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6例,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临床表现为晕厥、头晕、黑朦、疲乏、心悸等。确诊后在放射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1.2方法  局部麻醉下锁骨

3、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借助于导引钢丝、扩张管和套管将电极送入右心室。指导患者穿刺时应避免咳嗽和深呼吸,以防止空气栓塞[1]。当电极头位于适当位置后,通过翻身、拍背、咳嗽以检验电极头固定牢固否。测定起搏器参数符合要求后,将起搏器与电极牢固连接后植入乳房上方胸大肌胸膜面,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心电图显示起搏心律,设置心率60~80次/分,起搏器工作正常状态,术后平均8天出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医患沟通  ①要做好心理护理,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思想状况,耐心细致做好患者以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4、,积极配合治疗。②沟通时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起搏器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及疗效,使病人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手术。③沟通后要检查病人及家属是否签具同意书,其中应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同意书。  2.1.2术前准备  术前5天及时停用抗凝、扩血管药物,防止手术部位及起搏器囊袋内出血。术前3天开辅助检查、做好皮肤准备、常规做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按时发出手术通知书,使相关科室做好相应准备。按时执行术前医嘱,3术前半小时予以镇静剂,嘱患者术前排大小便。  2.2术中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视情况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备好术中用药、急救药品、急救设备,保证急救设备性能

5、良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垫高肩部,抬高双下肢以利穿刺成功。电极通过房室瓣定位时,密切检测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形态变化,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测试起搏器各项参数正常后协助患者向左侧翻身、拍背,并嘱其咳嗽、深呼吸,检查电极位置是否稳妥。将病人送回病房后做好交班以及纪录。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监测  术后将病人安置于监护室,一般病人监护2~3天。在心电监测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情况,动态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和胸闷等不适,检查贴电极处的皮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3.2切口护理  用0.5kg砂袋压迫切口4~6小

6、时,术后7天内每日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渗血等。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  2.3.3术后活动  术后卧床3天,嘱病人平卧、半卧位或左侧卧位,禁止右侧卧位及翻身,限制术侧上肢活动或身体大翻转,防止电极移位。72小时后可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活动,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的保证。但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做重复、剧烈的甩手动作及肩部负重[2]。  2.3.4饮食与排便的护理  术后予以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充分保证术后营养,防止便秘。有不习惯在床

7、上解便而便秘者,可服番泻叶或麻仁丸等药物缓解[3]。  2.4出院指导  对于置入术病人来讲出院指导尤为重要,指导准确,正确实施不但可以延长起搏器的寿命,而且可以避免起搏系统的故障,及时发现和处理起搏器的功能异常,减少起搏器的并发症,在人机合一中,使起搏器能适应病人的需要,以能保证病人高质量的生活。  2.4.1积极宣传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  出院后第一个月及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1年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临近建议更换期(RRT)前2年,应每3个月随访1次;在RRT至寿命终止期(EOL)期间,每月随访1次;EOL至更换手术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