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

ID:17705869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_第1页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_第2页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_第3页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_第4页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肛周脓肿保留括约肌术式【关键词】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一般认为由细菌感染肛隐窝并经肛腺导管进入括约肌间隙所致的疾病,即从肛腺炎发展为肛窦炎,形成肛周脓肿的过程[1,2]。肛周脓肿一经形成,很难自愈,加上脓肿自行破溃,形成肛瘘,可能会招致炎症扩散、增加患者痛苦,故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治疗越早越好,争取一次性手术处理,以防因感染加重形成多间隙脓肿,甚至形成复杂性肛瘘[3]。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切除感染的肛腺内口,切开脓腔,引流通畅。近几十年以来,肛周脓肿的手

2、术治疗多采用一次性根治术[4],即低位肛周脓肿一次切开、高位脓肿切开挂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改良术式[5]。虽然这种一次性切开挂线法较一次性切开术减少了肛门失禁的发生率,但挂线毕竟勒断了肛门自控肌,对肛门功能的保护仍然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设计出了保留括约肌的术式,现将其综述如下。1肛周脓肿保存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高野正博[6]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肛瘘保存括约肌术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多种肛周脓肿保存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术式。①低位肌间脓肿在侧方或较

3、深者:在肛内切除内口,清除内口至肌间脓肿的病灶,作成肛内向肛外的引流创面,再在括约肌外侧切开排脓,并适当扩大引流创面。②高位肌间脓肿:切除内口,切开内括约肌或不切开内括约肌扩创排脓或置管引流。③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在肛门后正中切除内口作成由肛内向肛外的引流创面后,再在外括约肌外数处切开脓肿排脓,开放引流。④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切除内口后,在肛门外括约肌外作弧形切开充分排脓后创腔中放置引流条,缝闭或者不缝闭。高野正博对314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保存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仅有5例复发,并发术后出血、肛周皮炎、

4、皮赘增生、创面延期愈合、创面疤痕疙瘩等并发症者仅8例(2.5℅),未见有肛门移位、变形、失禁等并发症。2缝合内口提脓化腐保存括约肌术本法是史仁杰等[7]在继承祖国医学提脓化腐法[8]这一传统疗法长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有关肛周脓肿病因学及解剖学的认识而提出的。手术方法:在肛门外括约肌外作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排出脓液,必要时可作2~5个放射状切口处理脓腔后逐步切除或清除内口内括约肌的肛门腺管,内外括约肌间的肌间脓肿,冲洗后缝合内括约肌中的裂隙状创口将内口创缘黏膜或上壁稍作分离以消除张力,然后用36

5、0肠线缝合封闭,肛门外置紫草油纱条,最后在脓腔内放置九一丹纱条或渴龙奔江丹纱条。术后逐日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提脓化腐药的运用还能促进创面脓腐早日清除干净,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缝闭内口避免了粪污等对创面的刺激所致的痛苦,减少了术后感染的机会,同时加快了创面的愈合。采用肛门外括约肌外多个小切口引流治疗方法,既保持了引流的通畅,又避免了肛门外括约肌的损伤,较好地保护了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史仁杰等用此法治疗21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均正常,未见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3直

6、肠壁内挂线徐子鹏[9]将中医挂线治疗[10]与Shafik肛肠解剖生理新概念[11]相结合,提出直肠内壁挂线术。适用于高位肛周脓肿。具体方法是用小弯止血钳从内口处垂直刺入至下方中央间隙,然后沿括约肌间隙上行至脓腔后放出脓液,再用较大止血钳充分扩撑创口至食指可伸入为度,分离间隔,用刮匙骚刮脓腔,最后在脓腔顶部对着肠腔用止血钳透出,由此将橡皮筋拉入,从下方的内口拉出,最后拉紧结扎橡皮筋。本术式仅利用挂线弹力作用,慢性切割脓肿的肠壁面,切口长而安全,引流充分。根据Shafik中央间隙感染学说[12],挂

7、线途经原发内口→中央间隙→括约肌间隙→直肠周围间隙这条扩散通道。脱线后这条感染扩散通道也被全程切开,从而彻底根除了复发的组织学基础。本术式具有早期治疗,一期根治的优点,挂线仅切割直肠壁,避开肌束,是目前最理想的无损伤术式。经24例临床验证,全部治愈,未见有脓肿复发及肛瘘形成,也未见肛门功能减退现象,疗效满意。赵世华[13]用此法治疗27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近期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至18个月无1例遗留肛瘘,疗程最短16d,最长34d,平均疗程23d。4不损伤括约肌挂线法此法特点是先行脓腔引流,待引流

8、充分脓腔缩小后再行挂线治疗,引流通道选在内外括约肌间沟之间。具体方法是在脓肿的下方横行切开肌间沟处的肛管皮肤约1.5cm,用血管钳潜行分离内外括约肌,穿过肛提肌内侧边缘到脓腔,扩大排脓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插入橡皮管引流,待炎症消退,脓腔缩小时,拔去引流管,用球头探针从切口探入脓腔窦道顶端水平面,穿过肠壁作为内口挂入橡皮筋。以往学者[14]对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脓肿切开引流多采用经坐骨直肠间隙或直肠后间隙穿过肛提肌至脓腔,继而切开配合挂线,或待瘘管形成后再行肛瘘切开挂线,但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