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

ID:1771308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_第1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_第2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_第3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_第4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肝脏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最大腺体器官。既是物质代谢中心,又是重要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和屏障器官,还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与其功能相适应,肝脏的体液循环结构与方式复杂,且不同种属又不尽相同,因此微循环研究困难,研究结果也可因研究对象与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肝脏体液循环及其调节  1 肝脏血供丰富而独特,由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成人休息状态每分钟流经肝脏

2、的血液高达1500~2000ml,约占心输出量的25~30%。正常肝脏门静脉血供占60~70%,肝动脉血供占30~40%。血流受神经、体液和肝血窦内压力等因素调节,但以肝动脉血供调节为主,正常时与门静脉血供呈负相关。血液在肝实质内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肝静脉和丰富的淋巴管(部分无形成分)回心,分泌的胆汁经胆管排入肠道。  1.1 门静脉:门静脉主要汇集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将胃肠道吸收的营养和某些有毒物质输入肝内进行代谢和处理,故称功能血管。也有许多体液因子由此入肝营养肝细胞,称“养肝因子”(hepatotroph

3、ic factors)。其中胰岛素是维持肝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肝细胞生长发育与再生的主要养肝因子。门静脉分左、右两支,入肝后再逐渐分支为小叶间静脉,行于小叶之间。直径280μm以下的小叶间静脉称分配静脉(distributing vein),常发出小分支入肝小叶,其终末分支称终末门微静脉(terminal portal venule),直径约20~30μm,管壁仅见散在平滑肌,行于门管区内,组成单腺泡的中轴。终末门微静脉沿途发出若干短小分支称入口微静脉(Inlet venule),穿过界板与血窦相连。直径大于4

4、00μm的分支称导静脉(conducting vein)。最近有研究证实也可直接发出与血窦相连的入口微静脉。入口微静脉管壁无平滑肌但与血窦相连处内皮细胞较大,富微丝,细胞舒缩形成肝腺泡的入口括约(Inlet sphincter),调节肝腺泡内的门脉血流。  1.2 肝动脉: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入肝后与门静脉伴行分支。小叶间动脉有数层环形平滑肌,直径100μm的小动脉含两层平滑肌,直径15~25μm者仅有一层平滑肌。肝动脉可有多种分支,包括(1)在门管区内形成毛细血管网供应结缔组织营养;(2)在胆管周围和上皮下形

5、成胆管周围血管丛(Peribiliary Plexus),为胆管提供营养而后汇合成小静脉直接或与终末门微静脉吻合后连通肝血窦,形成所谓门静脉的“内根”。这种特殊血循环途径称为胆周门管(peribiliary portal vessel),对胆管的分泌、再吸收及胆汁浓缩有重要作用。“门管”血流流入血窦可能对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起调节作用;(3)终末微动脉可直接进入小叶边缘的血窦,也可短程穿入肝小叶内再进入周边带的直血窦;(4)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在行程中直接吻合,从而使肝动脉终末端的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而门静脉终末端的血

6、压升高、血流加速使肝动脉与门静脉终末支进入血窦前的血压与流速得以平衡,加上终末微动脉及入口静脉壁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吻合丰富的小叶周围血窦的减压作用,使进入小叶血窦的血液流量、流速得以控制,又避免了二种血流流速不同而产生涡流的可能。这对保证肝组织、细胞在稳定内环境中执行其多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也是肝脏微循环的重要特点之一;(5)肝动脉-动脉吻合支:肝动脉发出的毛细血管,有时可在汇管区内返回肝动脉的远心端,其意义不清;(6)一些分支可穿过1~3个肝小叶,在其他小叶的间隙内分成窦支进入周边血窦;(7)动脉性毛细血管在较

7、大汇管区内行走于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之间可进入胆管周围毛细血管丛,经内根入门静脉,经根门静脉进入血窦,或重新返回肝动脉的远心端。总之,肝动脉的血液仅有一小部分直接进入血窦,大部分经过各种通路流经门静脉后再进入肝血窦。小叶间动脉及其分支在神经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下可收缩。在动脉分叉处,终末微动脉与血窦连接处,肝动脉-门静脉吻合支等均有括约机制。这些分支血管运动时对血窦的血流及压力起主要调节作用。  1.3 肝静脉:肝静脉的终末支为中央静脉,直径约45μm,管壁无平滑肌,只有少量结缔组织。肝血窦可开口于中央静脉,开

8、口处内皮细胞的舒缩形成出口括约(outlet sphincter)控制血窦内血液的输出。中央静脉与小叶基部的小叶下静脉垂直连接,在同一平面内,如有二条中央静脉与肝静脉属支相连,则夹角为120°。小叶下静脉直径约90~200μm,管壁结缔组织较厚,含弹力纤维较多。小叶下静脉汇集成较粗的收集静脉,进而汇合成三支肝静脉和数支肝短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最近有研究表明,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