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

ID:17724931

大小:20.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5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_第1页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_第2页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_第3页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_第4页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  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  XX年,《台阶》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首届“自然记录杯”DV纪录片大赛二等奖、创意奖。  XX年7月,《台阶》在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举办的“国际纪录片观摩会”上展播。  梗概:唐山,有着  竭。在市中心的老工矿家属区,有一条长长的沿山坡而建的台阶,连接着因地势  而形成的上、下两片楼区。它是这里的居民往返工厂、机关、学校、超市、菜市  场等地的必经之路……每天,从台阶上经过的大都是些固定的人,他们像钟摆一  样守时地按照各自的生活程序来往于台阶之上。  “台阶”仿佛是一张面孔,因为穿梭其上的人的不

2、同而具有了多样的表情;  也因为日月的阴晴圆缺而流露着繁复的情绪。“台阶”,好似一个舞台,也如一段历史,人们匆匆来去,物是人非,而台阶依然如故。于是,“台阶”成了一个符号,隐喻着无限的轮回阶,像一句阴郁的谶语。  画家陈丹青说:“看”和“看见”是两回事,“看见”是一种能力。一条有着36个阶梯的台阶,普普通通,却让费佑铭“看见”了。24分钟里,所有的镜头反复演绎着“台阶”。一种形式凸显着,延展出历史的、现实的、生命的意蕴。这其中的表达,必然勾连着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和他内心涌动着的认知和心绪。  画家陈丹青说:“看”和“看见”是两回事,“看

3、见”是一种能力。一条有着36个阶梯的台阶,普普通通,却让费佑铭“看见”了。24分钟里,所有的镜头反复演绎着“台阶”。一种形式凸显着,延展出历史的、现实的、生命的意蕴。这其中的表达,必然勾连着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和他内心涌动着的认知和心绪。  1983年,费佑铭从河北美术学校绘画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唐山一个文化部门从事着绘画创作。7年后,他又来到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学习西洋绘画及艺术理论。毕业后费佑铭在北京从事过艺术创作,也参与过波普、行为、影像、装置等前卫艺术的交流和展览活动。同时,费佑铭也开始接触纪录片,曾经参与过中央电视台的“人物”、阳光

4、卫视的“人生在线”和“国宝背后的故事”等栏目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因此,真的很难说清楚这部形式意味很强的《台阶》,更像一部纪录片,还是更像一种艺术实验作品?如同我们划不清费佑铭自身的纪录敏锐性与绘画艺术的前瞻性的界限在哪里一样。但无妨,纪录精神从来都照耀着创作者独特认知的独特呈现。《台阶》避离了纪录片惯常的叙事手法,自在地彰显着创作者的思绪。  访问者:  刘我是在纪学会第一届DV大赛终评会上看到这个片子的。当时一看到片名我就想起了那个由英国导演唐夏普执导的彩色版的《三十九级台阶》,想起那个男主人公把自己悬在时针上,阻止了一场刺杀希腊首相的阴谋

5、,延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刘因为都是在拿“台阶”说事。你当初为什么会去选择拍这么一个“台阶”?怎么发现的?为什么决定拍它?  我拍的那个“台阶”,就在城里,是一个我曾经路过的地方,它是一条捷径。那片家属区,跟矿区离得最近,100多年前开矿时,就在附近建了,后来地震把房子震跨了,又在那里复建了这片楼区。因为楼区是沿着一个小山坡建起来的,在楼与楼之间,就只好做了一个像通道一样的台阶。台阶,简单又很古朴,铁的扶手,既不俗气又不张扬,36级有两个小歇台,叠在一起,挺有感觉,一看就挺有节奏感的。  有一次从那儿过,无意间我突然发现从那儿走过去的一

6、些人,很有那种感觉,就像瑞士那个专门画台阶的叫埃歇尔的画家,他把台阶做成一个表达思维观念的符号,他画的台阶是首尾相接的,在二维的空间里面,沿着这个台阶开始的地方,一直往上走,走到最顶层,反而又回到了这个最初级的台阶上。  又有一次,雨下得很大,我专门去了一次小区。下了雨以后,台阶上很多水流下来,就像瀑布一样,很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这又让我想到埃歇尔所描绘的那些水也是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下流,流到最低端的时候,反而是水渠的最高处。  费对,我感觉到这个“台阶”就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虽然它是在三维空间里的现实存在的东西,但可以说也是一个符号,是我视觉里

7、面的一个符号。然后我就想,如果把它做成一个流动的影像,人在上边走,会加深台阶本身的符号感,人也变成叙述的一种符号,我感觉这很有意思。  让我印象最深的,正是《台阶》的形式感!纯粹感!因为它没有随大流地沦落成对生活状态的一般描述。当时看片的时候,我的直觉就是编导可能是画画的。  片子一开始就用了两个慢摇的长镜头交待了XX年的夏天,唐山开滦煤矿一家属区内的纪实场景,以及一条依山坡而建的连接着上、下两个楼区的“台阶”……全片没有解说词,只有交待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的字幕穿插在其中,诸如:老矿已建100年;1976年地震后又建起新城;矿工大多退休离岗

8、;那老矿还在出煤,而煤脉却只剩下几公里了……全片使用场景同期声,仅插入几段收音机有关“建设小康社会”的播音,在最后结尾处才响起了一种过场似的口琴声和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