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ID:1773097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_第1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_第2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_第3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_第4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医学论文题目: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P53基因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导入妇科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均出现了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使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现象,故认为p53基因治疗妇科肿瘤很有前途。  基因治疗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人类医学分子遗传学中的新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起初仅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性研究方面,随着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p53基因是至今发现与人类

2、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约50%的人类恶性肿瘤中都存在p53基因的异常。因此在基因治疗的研究中p53基因的地位十分突出。  1.p53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p53基因位于人的17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1亚带(17P13.1),全长约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p53mRNA长2.8kb,表达产物p53蛋白是一种磷酸化核蛋白,由3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53KD。p53蛋白在体内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半衰期为20分钟~30分钟,氨基端有一个酸性区域,羧基端含有3个核定位信号,与p53在细胞核内的积聚有关。野生型p53是细胞生长的“临控器”,它的主要功能为:①调

3、节细胞生长周期,使细胞停滞在g1期;②参与dNA损伤修复;③参与诱导细胞凋亡。  野生型p53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个途径为野生型p53与细胞核内特异的dNA部位结合,结合后通过氨基端的酸性激活区激活邻近基因的启动子,促进基因的表达。受其促进的基因多为细胞增殖的抑制基因,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最近发现p53能启动wAF1基因的表达,产生p21。p21广泛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与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cDK)的复合物,使该复合物的活性丧失,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则细胞的增殖受抑制。p53基因的突变,使其结合dNA特殊部位及激活邻近基因的功能丧失。因而丧失了

4、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使细胞过度增殖,发生癌变。另一途径为野生型p53可以对许多缺乏p53特异结合部位的基因的启动子直接起负调控制作用。受负调控的基因多数是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其机理为野生型p53通过与这些基因的tATA结合蛋白(tBP)结合,使tBP不能与启动子的tATA盒结合,从而抑制转录的起始。突变的p53虽仍保留与tBP结合的能力,却不能阻止tBP与tATA盒结合,故丧失抑制转录起始的功效。因此认为p53基因的突变导致它对某些细胞增殖基因的启动子抑制作用减弱,这也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p53基因对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当细胞受到射线或某些药物作

5、用而发生dNA损伤时,野生型p53能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以便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而恢复正常。如果修复失败,则通过诱发细胞凋亡使细胞自尽,从而保证有癌变倾向的细胞不再继续存活下去。突变的p53丧失这一功能,使损伤的dNA不能很好修复,而继续复制,进而发生癌变。  除p53基因发生突变、缺失外,p53蛋白与dNA肿瘤病毒转化蛋白结合,如sV40的大t抗原,腺病毒的e1B蛋白,人乳头瘤病毒的e6蛋白,也使其失活。e6蛋白与野生型p53蛋白结合还可促使其降解。这可能是一些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理之一。  突变的p53基因不仅丧失抑制瘤活性而且具有促进恶性转化的作用

6、,可见p53基因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将外源性野生型p53转移入肿瘤细胞中以抑制其恶性表型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已在前列腺癌、结肠癌及头颈部磷状细胞癌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出现了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使肿瘤细胞致瘤性降低及使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现象[1~3]。  2.女妇恶性肿瘤的p53基因治疗  45%~80%的卵巢肿瘤伴有p53异常[4]。宫颈癌中虽然p53突变发生率不高,但其hPV阳性率高达90%[5]。hPV的e6蛋白能使p53降解,因此其发生也与p53有关。子宫内膜癌中有20%p53异常[6]。可见妇科恶性肿瘤与p53关系密切。因此一

7、些学者就p53基因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进行了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卵巢癌:santoso等[7]于1995年用复制缺陷的腺病毒构建了人野生型p53的表达载体(adCMV-p53),并证实确有p53蛋白的表达。用这一表达载体转染人卵巢2774细胞株。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细胞株p53基因的第273位密码突变,由cGT→cAT。转染结果显示外源性p53滴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病毒滴度为100PFU/细胞时,能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von-Gruenigen-VE[8]也用ad-CMV-p53感染2774细胞株,发现同样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作用但并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