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ID:17753604

大小:17.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_第1页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_第2页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_第3页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_第4页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唐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文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盛唐气象”,进入了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的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乐舞作品。在唐代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的时期,道教作为国教,对唐代的乐舞产生了深刻影响,《霓裳羽衣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历史与现实影响极其深远。唐代科举文学中就出现了以《霓裳羽衣曲》命题的诗赋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应试作品的分析和把握,来探讨唐代社会对道家教义的接受和弘扬,从而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道教文化内涵。  唐代乐舞艺术的

2、繁盛,与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的措施与倡导是密不可分的。《霓裳羽衣舞》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乐舞,其艺术水平非同凡响,唐玄宗本人尤为喜爱。有关《霓裳羽衣曲》的创作来历,民间流传的神话以及各种记载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触发了灵感,归来后完成了《霓裳羽衣曲》。刘昌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二)有神话传说是道士引玄宗去月宫,观赏仙女们歌曲,玄宗甚是喜爱,询问仙女们伴奏之曲为何?答曰:“霓裳羽衣。”通晓音乐的玄宗,默记于心,归作《霓裳羽衣曲》。  (

3、三)说法联盟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而成。  唐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唐明皇作《霓裳羽衣曲》的神话故事,尽管荒诞无稽,固不可信,但却反映了此曲与道教的紧密关系。综合以上的说法,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只作其曲的前部,及至后来吸收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后才续其后部,使全曲完成,这应算是较为可信的说法。唐玄宗曾下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就促使了异域乐舞与道教音乐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霓裳羽衣曲》是道曲融合外来音乐创制而成。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的科举考试中,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

4、霓裳羽衣曲诗》。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肱、李商隐等。李肱丁巳科状元及第,兹录其诗《霓裳羽衣舞》如下: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该诗在内容及语言上的宏阔气象,是与盛唐的强盛国力以及优越的民族自信心相称的。中国历史发展到盛唐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超越秦皇汉武,而臻至另一个伟大时代。诗篇开头就点出开元之太平盛世,高歌当时的气象。同时,在“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两句之中同时写到了乐舞,可以见得《霓裳羽衣曲》使用了箫、笙等金石丝竹乐器,音色

5、圆润轻柔而幽静典雅,舞者身着颜色丰富多彩的纱裙,绣上羽毛做装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仙境感觉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用这样的方式,使得舞曲在艺术方面得到升华。  《文苑英华》卷七四赋部收录开成三年(838)进士试《霓裳羽衣曲赋(任用韵)》三篇,作者依次为沈郎、无名氏、陈嘏。从赋的创作目的上看,赋的创作本身虽是为应试科考,而内容上偏于颂扬圣德,这和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创作方式是相似的。只是《霓裳羽衣曲赋》劝讽的成分更少,而完全转变为彰显玄宗圣德的溢美之辞。以《霓裳羽衣曲》作为赋题,正是为了表达当时统治者对李唐盛世的热烈赞颂和迫切向往,都想成为一代有为之君。如沈郎《霓裳羽衣曲赋》中写道:“今皇帝

6、奕叶继代,明德是资,开元之圣运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之仙乐,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如此直言赞颂即便在汉大赋中也不多见,况且这种直言赞颂的方式也与古代士人内敛含蓄的行为宗旨相违背。但是综观全文,沈郎的赞颂并不给人一种阿谀谄媚的感觉。  赋在唐代虽不是文学之正宗,但是在歌功颂德、彰显圣威方面依然是比较合适的传统文体。《霓裳羽衣曲赋》运用赋的铺张的语言,再现了霓裳羽衣舞曲曼妙多姿,生动摇曳的盛大景象。如无名氏的《霓裳羽衣曲赋》开篇写道:“霓裳绰约兮,羽衣蹁跹,高舞妙曲兮,似於群仙。长袖若缓而若急,雅音或断而或连,想奏禁城之里,如闻玉皇之前。迎拍

7、动容,缥缈而罗衣曳雾;含霜吐曲,响亮而德音彻天。止有馀态,动无遗妍。”这种描写手法虽与汉大赋铺排渲染的手法一脉相承,但在此虽渲染,却没有显得夸张,原因在于此赋是以霓裳羽衣舞曲的实际状况作为参照基础来描写的。赋中所表现的霓裳羽衣舞曲的恢宏气势及所流露出的明君贤臣的优越感是与天朝大国的强烈民族自信心匹配。也只有在盛唐强盛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的赋作。  三篇试赋作品中,陈嘏以词赋擅时名,宣宗很喜欢他所作《霓裳羽衣曲》,他所做的《霓裳羽衣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