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

ID:1775388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药学论文题目: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胚胎发育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发现50多种RTK基因属于14种亚簇,Eph亚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由14具基因组成,一些基因主要在脑的发育中表达,另一些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最近亚族胞外配体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综述了Eph亚族成员的来源、表达及其配体的研究概况。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转途径是人们十分关心并不

2、断探索的热点。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receptortyrosinekinases,RTKs)是外界刺激信息传递至细胞核,转化成细胞效应的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参与细胞生长、增殖、转化及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所有RTKs都是膜结合的Ⅰ型糖蛋白,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整个分子可分成三个结构区,即胞外的配体结合区,细胞内部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功能区和连接这两个区域的由疏水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区,配体结合PTK胞外区域后使其构象发生变化引起受体在包膜上迁移、聚集,并形成寡聚化的受体-配体复合物,激活胞浆的酪氨酸激酶而活化,导致自身磷酸化及下游胞内底物蛋白

3、质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启动不同信号途径将信号逐级传递[2]。  RTKs研究发展速度非常快,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序列同源性及配体性质分类,就目前的报告统计至少已发现有50多个RTK基因分属于14个不同亚族,Eph是其中成员最多的家族,约有14个基因组成。  1Eph亚族受体的的结构与分类  Eph亚族明显的结构特点[3]是它们的胞外配体结合区含一个免疫球蛋白样重复序列,一个半胱氨酸富含区(有20个胱氨酸残基),后面有两个FNⅢ(纤粘蛋白Ⅲ型)重复区;在胞浆酷氨酶区无激酶插入(KI)的序列阻断,由于核区氨基酸序列尤其在各受体亚族中高度保守,对这部分序列按氨基酸同源性分

4、析的高低做为建立种系发生树(phylogenetictree)的依据,从中可以得出各亚族成员关系(图1)[4]。同源性基因间序列同一性大于88%的归于一种,从而将已克隆的40多个基因归于14种,尽管Eph亚族在结构上高度保守,但各成员同源性,表达分布与结合配体各不相同,据此又可将其分成EphA和EphBsubgroup.这几年来对Eph亚族的研究蓬勃发展,突出成就在于不断发现和克隆新的成员及配体,证实Eph亚族的基因区域化表达与神经轴突束的组织趋化性发育途径有对应关系,从而与脑区的形态结构以及神经网络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 Eph亚族的命名[6]源自该亚族最早的成员E

5、ph(新命名EphA1),是Hirai用非严谨杂交技术以vfps的酪氨酸激区序列为探针从人杆细胞癌细胞株cDNA文库中克隆[3]。Eph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用人EphcDNA探针可从大鼠、鸡、小腹果蝇中检测到特异DNA带,人Eph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编码3.5kbMrna,RNA印迹分析表达在大鼠肝、肺、肾有Mrna水平高表达,在小肠表达较低,在几种人肿瘤中(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结肠癌),Eph表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但无基因扩增,且高表达的Eph基因体外使NIH3T3诱发裸鼠致瘤及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4]。提示Eph高表达也许与肿瘤发生有关。  1.2

6、Elk(eph-like-kinase)  Elk(新命名EphB1)是该亚族第二个成员,是用抗磷酸酪氨酸抗体从大鼠的脑cDNA文库中克隆[7],它的表达与eph不同,仅大鼠脑中检测到ElkmRNA,在小肠中表达较少,lwase[8]通过RNA印迹分析表明Elk在14至16d大鼠胚胎胃中表达高,至18d及新生鼠中表达非常低,在成年鼠胃中没有检测到Elk表达,在3例人胃癌组织中发现有2例Elk的mRNA表达水平几倍高于正常胃组织,推测Elk也许在人胃癌中起一定作用。  1.3Eck(epithelial-cell-kinase)  Eck(新命名EphA2)是该亚族第

7、三个发现并克隆全长cDNA的成员,来源于人角化细胞cDNA文库,并由此得名,它广泛表达与上皮来源细胞中[9],其4.7kbmRNA在大鼠肺、皮肤、小肠和卵巢及上皮性细胞系高表达,在肾、脑,脾等有低水平表达,eck是该亚族成员被发现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第一个基因,用免疫沉淀方法以抗Trpe融合蛋白(含EckC端101氨基酸),并将免疫复合物进行体外激酶实验,对磷酸化蛋白进行磷酸氨基酸分析,确证了其磷酸化主要是在酪氨酸上。  1.4Heks(humaneph-like-kinases)  Heks(Hek4,5,7,8,11)[10]。是从人胚脑cDNA文库中用P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