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

ID:17759160

大小:30.1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5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_第1页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_第2页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_第3页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_第4页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  导语:以下是关于一些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前来关注聘才网!  郭沫若研究屈原的时间有几十年之久。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的呢?第一、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郭沫若认为“发掘历史的精神”是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郭沫若走上研究史学的道路的重要动机,便是用史学为今天服务。他为了用马克思主义这个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去历史地科学地解剖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以便正确地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以引导人民从事现实斗争。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便是“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

2、历史”的中国史学界第一本书。此后的《青铜器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等着名史学著作,便都是为了同一目的而作的。  第二、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这一点,在关于屈原研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我国历史上否定屈原的存在是大有人在的。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廖季平就在他的《楚辞新解》一书中说“屈原并没有这个人”,后来在《楚辞新义》里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陈述。此后的胡适、何天行等人又相继提出了否定屈原存在的论点。这样一来,屈原是否存在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了。郭沫若之所以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坚持研究屈原,目的正在于通过捍卫屈原而捍卫中华

3、民族的光荣的民族精神。  (摘自:谷辅林,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及其剧作中的屈原形象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2期,第82~85,54页)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最受郭沫若爱戴的诗人是屈原;在中国现代文坛,最受屈原影响的诗人是郭沫若。  郭沫若一生热爱屈原、学习屈原,研究屈原,在作品中表现屈原。他说:“屈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小时候就爱读他的作品”。并在诗中怀着崇敬和惋惜的心情吟叹道“屈子是吾师、惜哉憔悴死。”阁考察郭沫若生平,他读屈原的作品是在进人中学的时候。他读《史记》时,《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是我最喜欢读的文章。这些

4、古人的生活也引起了我无上的同情。”显然,屈原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操及其所创作的《楚辞》,在他的心灵中激发起强烈的共鸣。他对屈原情有独钟,自1920年底写出以屈原行吟泽畔为题材的诗剧《湘累》之后,历年来又创作出歌吟屈原的诗作30多首。抗战时期所推出的历史剧《屈原》上演时曾轰动了山城重庆。郭沫若在艺术创作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屈原的形象,凸现了屈原精神,得力于他对《楚辞》的透彻理解和对屈原的深刻研究。在他的文学活动与学术研究中,不仅将屈原的《离骚》等25首作品全部译成白话文,而且还在不同历史时期写出了《屈原时代》《屈原考》《屈原研究》《伟大的爱国

5、诗人屈原》等20多篇研究文章,在学术领域主研究屈原的一家之言。  郭沫若与屈原所生活的年代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生活和成长在一个呼唤伟大诗人并且能够造就伟大诗人的社会转型时代。屈原在当时的处境很自然地使郭沫若产生联想,屈原的高洁人格品行,为郭沫若树立起学习的好榜样;屈原的作品,也是郭沫若取之不竭的宝藏。难怪郭沫若以现代“屈原”自况,“我委实自比过屈原。”  一针对闻一多在《楚辞校补·引言》里所说研究《楚辞》的三项困难以及三项课题,郭沫若曾说:“凡是古书,把这三种困难都是具备着的,事实上并不限于《楚辞》,

6、因而他所规定的三项课题,其实也就是研究古代文献上的共同的课题。尤其是第一种,那是属于文化史的范围,应该是最高的阶段。”330于是他就来从事这比之校正文字、诠释词意更高的,亦即最高阶段的研究:说明时代背景与作者个人的意识,由此产生了《屈原研究》这本书。郭沫若确也有条件来做这件事,他在日本期间曾对卜辞与金文作过研究,对那一段历史,他掌握许多宝贵的实证资料,并且对当时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形成一些宏观的见解。  《屈原研究》是在《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等文章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及大幅度的增补而成。笔者所据版本是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4月版,版

7、权页上还标明“1941年7月群益出版社重庆第一版”的字样,很多学者引此书往往标上1941年7月,盖源于此。然而本书最后一篇《今译》后所署日期为“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六日”。此外,《屈原考》是郭沫若1941年12月21日在中华职业学校的讲演,《屈原考》的下篇即《屈原的艺术与思想》,亦为同一次讲演内容。两文都收人1942年4月重庆文学书店版《蒲剑集》。此书《序》称此两文及杂文《蒲剑·龙船·鲤帜》,“都经过我自己的校改,可以作为定稿”129。《序》末所署时间为1942年4月12日。《屈原研究》一书由群益出版社在1946年7月正式出版。因此,新文

8、艺出版社1953年版上所标“1941年7月群益出版社重庆第一版”字样,其中“1”当为“6”字之误。  然又有学者认为《屈原研究》一书是郭沫若1942年完成的,此论亦未加考究。《蒲剑集》1942年4月方出,如果郭沫若此时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