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ID:17763002

大小:16.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_第1页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_第2页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_第3页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摘要根据阳谷县青杨李风沙区治理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其治理措施,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供同类工程建设时参考。  关键词风沙区治理;措施;建议    阳谷县青杨李风沙区位于羊角河流域中段,地处县城西北,南距县城1km,风沙区总面积,规划治理面积10km2;规划治理区涉及8个自然村,总人口938人,其中农业人口932人。21世纪初,由于乱滥伐、开荒种地,致使风沙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降低了农民生活水平[1-2]。风沙区治理方案实施后,共完成整地改土,种植

2、防风林万株,营造防风林网,水保林万株,新打机井38眼,开挖灌排沟渠11km,新建、扩建桥涵6座。扩大水浇地9hm2,年增蓄水保水万t,保土000t,年增产粮食360t。综合治理不仅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减轻了干旱对农业的威胁,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1综合治理措施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从调查情况看,风沙区的群众虽有着改善生存环境,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必要的农业技术,阳谷县水保工作人员针对这种情况,从规划开始,就始终科

3、技先行,因地制宜。一是顺应农业产业结合调整的大潮流,不再将治沙改土后的土地种植一般粮食作物。水保科技工作者根据土质化验结果,经林业专家建议,推荐种植当时较优良的杏树新品种美国凯特、金太阳。实践证明,该品种在砂壤土中生长旺盛,且无病虫害,易于管理,效果显著。二是沟渠、路、林、机井综合全理布局。风沙区内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各方面投入少,沟渠路林基本都是自然形成,沟弯、路窄、树不成行。水保技术人员将治理区分成两大区,一区是对原有沟渠进行拓宽、清淤,沿沟渠的道路加宽,种植防风林,营造防风林网[3],对土地基本以渠

4、灌为主;另一区是对无沟渠、调水困难的高亢地区,采取井灌,每眼井的控制面积掌握在~hm2。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为风沙区的根本治理奠定基础[4]。  精心施工,科学种植,严把工程质量关  由于风沙区内多缓岗,大面积的土地平整比较浪费财力,技术人员把缓岗区分解成左右的子区分别平整,做成平原梯田,控制每一子区内地面坡降不大于%。在沟渠的施工中,一律使用大型机械,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放线、开挖,以保证工程质量。所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宽原有的生产路,晾出多余水分后,再

5、碾压密实。所有新打机井,均由县水务局技术人员电测定位,按照水文地质资料选定井型,由专业井队承揽工程施工任务,所需填砾、砂管、滤水管、提水工具均由专业生产厂家提供,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以确保成井质量。防风林、经济林的栽种直接关系到风沙区治理的成败,技术人员专门聘请了林业果木专家现场技术指导,从苗木的购置、择选、栽种、剪枝、浇水,都一一指点到位,成活率达95%以上。以点带面,促进风沙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期工程竣工后,因其综合治理效果所产生的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周围非治理区群众治沙改土、优化农业生

6、产结构的积极性。如杜庄村在本村近20hm2砂壤土上栽种梨枣,经过林业、水利技术人员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又通过分解承包,使农民增强了责任感。孙庄村对本村废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杂果林及园林用苗圃。通过招标,已引进聊城市一家林木公司,经过近半年的土地平整,废窑拆除,修路、挖沟、打井,已栽种园林、杂果苗木20余万株,现长势良好,预计XX年产值将达40余万元。  建议  一是增加农民投入,扩大投资渠道。该项目全部是政府投资,从树苗购买、运输到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全部由政府负担,受益区群众只是在栽种、浇灌上投入了部分

7、人工。这种投资方式只能在试点区使用,如面上推广必须增加农民投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同时在政府同规模投资的情况下,扩大治理成果。建议在项目建设时,在政府投资的前提下,增加工项受益区群众的集资。集资款与政府投资捆在一起使用,也可直接用于治理项目的某一子项,如打井、修路、挖渠等,在水利技术人员指导下群众自行施工,统一组织验收,统一管理。农民投资的比例不宜过大,占总投资的10%~20%为宜,关键是唤起其参与意识,珍惜治理成果。二是定适当的承包期。受益区群众将治理后的沙荒地承包后,为激发其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舍得

8、投入,确保治理后的风沙不再卷土重来。土地的承包期定为20~30年为宜,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证治理成果的长期效益发挥。  3参考文献  [1]潘慧,尹志华,李俊有.巴林左旗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主要灾害评估[J].内蒙古农业科技,XX(4):79-80.  [2]侯宪梅,赵玉柱,陈义.浅谈浑善达克沙地的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XX(S1):81-84.  [3]单红叶.沙地造林合理密度的探讨[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