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ID:17770782

大小:26.7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05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_第1页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_第2页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_第3页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_第4页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_第5页
资源描述: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6月的第二周就是端午小长假了,一方面,今年端午节恰逢高考结束,出境长线游成为一些考生家庭的出游选择;另一方面,年轻白领赶搭上半年旅游淡季“末班车”,只需在端午节前安排三天年假,即可拼出“八连休”假期,也带热了端午出境游。  出境游必不可少的是使用信用卡,然而,跨境刷卡消费、取现都可能出现各种费用,境外旅游刷卡消费最常见的是货币转换费。一般来说,信用卡从结算货币上有单币种和双币种两种,单币卡以人民币单币卡居多,双币卡以人民币、美元双币卡居多。如果是在美元区消费,刷双币卡就会以美元结算,还

2、款时用美元或人民币购汇即可。但若是在非美货币区消费,那么计算时就要先将当地货币转换为美元,再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通常国际卡组织会按刷卡金额收取1%-%不等的转换费。如消费1000欧元,按%的手续费计算,那么就要支付15欧元,还款时账单金额也会增加。  记者从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了解到,针对这种情况,有银行推出了多个外币账户的信用卡,可以节省这笔开支。此外,要省货币转换费,最直接的一招还是用银联通道,持卡人在有银联标识的商户直接走银联通道刷卡,这样就用当地货币直接折算成人民币,无需货币转换费。  值得注意的是

3、,现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取现,不仅每卡每日不超过等值1万元人民币,每卡每年累计取现也不能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所以不妨多带一张银联卡。  此外,用卡安全也很重要,在ATM取现或商户刷卡时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对任何要求转账和索要密码的电话或短信,以及ATM上贴有的“Maintenance”、“OutofService”等字样的通知保持高度警惕,必要时可拨打发卡行境外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XX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民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4、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

5、、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

6、》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

7、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

8、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