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ID:17791380

大小:11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_第1页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_第2页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_第3页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_第4页
资源描述:

《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乾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灾害、战争频发,粮食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饿死人的现象屡屡发生。  “民以食为天”,历代统治者都视粮食安全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大清统治者,对此更为重视。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总建筑面积达650平方米的新疆吉昌清代粮仓这才是“蛛丝马迹”中的“马”:突灶螽(灶马、灶虾)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

2、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清代画家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局部),可见清代漕运盛况  壹  乾隆田间调研  奖励“优秀农民”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尽管忙于杀伐征战,但对粮食生产、开

3、垦屯田仍极其关心,经常带着大臣和将领们视察农耕。这为清代统治者做了榜样。  清朝定都北京后,每年春天,皇帝都会象征性地去先农坛,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操作农具,演示耕作。  乾隆帝不仅经常深入田间做调研,还出台了系列政策,奖励经验丰富、勤劳致富的老农。  清朝赵慎畛的《榆巢杂识》记载,乾隆二年(1737年),中央政府制定了三项表彰农民的政策:  一是拟定十条标准评选“优秀农民”,当时叫“上农”,只要符合其中八条,就可评为“上农”;政府再从“上农”中挑选“老成谨厚之人”,专门担任农业教导,指导各县的农业生产,相当于分管农业技术的副局

4、长;  二是每年播种时节,“或有籽粒缺乏、工本艰难”的贫困之家,地方政府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官府粮库里借出种子给农民,不能误了农时;  三是每年秋季丰收后,各个州县必须查找属地中耕作勤劳、经验丰富、种粮产量高的农民作为“典型”汇报上级,而后,在全国通报奖励,奖品有美酒、金钱,并敲锣打鼓地抬着这些“农业生产先进个人”巡游街市,场面风光荣耀。  这些措施,在清朝被长期执行。可见,清政府的“三农”工作,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贰  确保粮食安全,漕运为重中之重  漕运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各项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是因为对

5、粮食安全的重视。清承明制,用漕运将粮食运往北京,以供首都粮食需求。  顺治二年(1645年),户部规定每年征收漕粮四百万石。山东和河南,漕粮外还征收小麦和黑豆;江苏的苏、松、常三府,太仓一州,浙江的嘉、湖两府,每年要上缴糯米给内务府,以供给皇宫和百官的禄米之用,称为“白粮”,并由专船运送。  这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假如粮食分量不足、霉坏,就要惩治经办、押运的官员。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

6、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差事办得好,运达指定的仓库,相关单位检验合格,“出具粮米无亏印结”,就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召见,提拔重用

7、。这套提拔奖励措施,延续到晚清。然而,这也给清朝官场人事腐败提供了便利,“各省大吏往往藉漕运保举私人”。  孟森《清史讲义》说,由于运河经常淤堵,清政府很伤脑筋。道光四年(1824年),“南河黄水骤涨……河道浅阻,输挽维艰。”漕军的粮船40帮,一百万石粮食无法运送京城,一时人心浮动,让道光帝大为光火,处分了两个总督,并要求研究新的运粮方案,确保京城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当时的“改革派”不顾众多保守势力、利益集团的反对,将漕粮运输,由河运改为海运,确保了北方粮食的安全。这被认为是道光朝一个十分成功的改革。  荒歉年景,无息

8、出借官粮给百姓  叁  《榆巢杂识》载,清政府规定:青黄不接的时候,缺粮的农民可以到地方官府的粮仓里借粮,秋收后,再还粮食给官府,每借一石粮食,要另外多支付一斗,相当于10%的利息。  乾隆上台后,励精图治,颁布了新规:“若值歉收之年,所有借领仓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