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ID:17796412

大小:15.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_第1页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_第2页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_第3页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电子文档WordXX、电子表格ExcelXX、演示文稿PowerPointXX、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常用软件介绍。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生源存在地区差异,加上中学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自身兴趣,导致了这一现象产生。进入高校后,计算机课程内容和实践要求一致,势必会造成教学结果参差不齐。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2、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材却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导致计算机教学内容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高职院校计算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故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设置是否恰当,也将直接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  4.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居多。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由教师多媒体讲解演示,实践课由学生机房操作,这必然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拘泥于具体对象。  5.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有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专业但

3、是教学能力有限,而有些计算机教师仅满足于现状却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没有自我完善而能力不足,这就导致简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真正让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三、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问题的方法  1.在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估测试。依据学生成绩打乱现有班级组织,参照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程度重新分班。这样既可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问题,又可使上机人数适应机房机器数,还可避免因学生人数不同造成机房浪费。  2.计算机迅速发展,使得教学课程开设和教材选择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应反映计算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计算机课程开设

4、务必以实用为主,教材选用应以工学结合为主;在教材选用方面,必须及时更新,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教材,而有些院校一本教材竟然使用数年之久。  3.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设置,应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办学,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继续学习能力为目标。计算机课程是门侧重实践的课程,其实践教学不管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摸索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设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合理调整理论课与实践

5、课比例。  4.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仍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围绕现阶段和未来可能应用的选择,突出“技术应用性”。主要讲解计算机相关重点和基础知识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讲课时,应把握主要知识点,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问题切入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时常关注学生反应,留意学生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

6、中心”的教育理念。  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教学对象,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计算机专业有着自身专业特点,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5.计算机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和鼓励计算机教师通过在职学习、

7、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推荐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实际工作,以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特定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