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

ID:17798335

大小:21.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5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  导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有氧、无氧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反射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为生物

2、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

3、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4、,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突出。  城市生态系统:人起支配

5、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②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中,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其他的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所以,可以把所有生态系统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  1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和模拟实

6、验)  1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从题干信息中找原话)  ②作出假设(将提出的问题改为陈述句)  ③制定计划(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重复组排除偶然因素减小实验误差)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肯定假设或否定假设)  ⑥表达交流  13、对照实验:  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光照条件是不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生物小中考复习资料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1.人

7、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