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

ID:17835504

大小:4.82 MB

页数:163页

时间:2018-09-07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_第1页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_第2页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_第3页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_第4页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2133200006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TATION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专业: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实验心理学指导教师:张卫东教授郭秀艳教授学位申请人:孙天义2018年5月19日Dissertationfordoctoraldegreein2018StudentID:52133200006Universitycode:10269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exDif

2、ferenceinFaceRecognition:theEffectofFemaleProcessingSuperiorityBasedonBehavioralandElectrophysiologicalEvidenceDepartment:SchoolofPsychologyandCognitiveScienceMajor:FundamentalPsychologyResearchdirection:ExperimentalPsychologySupervisor:Prof.ZhangWeidongProf.GuoXiuyanCandidate:SunTianyithMay.19,

3、2018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孙天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罗文波教授辽宁师范大学主席徐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叶旭春教授第二军医大学胡耿丹教授同济大学傅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大千世界,人各一面。面孔识别是我们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尤为重要。近四十年来,面孔识别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学家先后建立起多个面孔识别的模型,揭示面孔识别加工的多阶段性进程,以及面孔加工系统的多成分性。此外,以往研究还发现了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但面孔识别这一领域尚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比如,性别差异中稳定存在的女

4、性更好成绩意味着什么?是否为女性加工优势效应?如果是女性的加工优势,会伴随在面孔识别的哪些阶段?根据面孔识别加工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拟采用适当的实验范式分离面孔识别的不同阶段,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跟踪面孔识别加工的进程,以探究面孔识别性别差异的本质。论文含三个研究共7个实验(2个行为实验,5个脑电实验)。其中,研究一采用延迟匹配样靶任务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两个脑电实验,考察男女被试之间陌生面孔在线识别加工、标准化客体在线识别加工的行为及脑电位特征,探究面孔识别性别差异是否为女性的加工优势效应。同时,考察女性加工优势是否存在于面孔识别的工作记忆阶段;研究二使用Go/NoG

5、o实验范式,以熟悉人的名字和面孔为刺激材料,探讨长时记忆中面孔提取及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研究三利用空间线索任务范式,以面孔和杯子作为线索,通过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两个脑电实验,考察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研究一中面孔在线加工时,女被试的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男被试的平均反应时,而标准化客体识别加工的反应时在男女被试间差异不显著;面孔识别的ERPs生物标记N170成分的潜伏期上,女被试明显短于男被试,而在标准化客体的N170潜伏期上,男女被试间没有显著差异。面孔在线加工的LPC平均振幅,女被试显著高于男被试,客体识别的LPC平均振幅却未出现性别差异。证实了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为女性

6、的加工优势效应。同时,也显示了女性加工优势伴随在面孔识别的工作记忆阶段。研究二发现,被试匹配熟人面孔与名字、失I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匹配熟人面孔与名字时,女被试的N170的潜伏期都更短;对于晚期成分,女被试平均波幅显著高于男被试。且男、女被试的NoGo反应与Go反应ERP差异波DN320中,女被试波幅比男被试更大。研究三显示,尽管阈上刺激条件的行为结果差异不显著,但阈下刺激条件的行为结果和脑电结果都发现面孔的注意偏向,即底层信息加工受到了社会信息的调节。并且阈上、阈下刺激条件,脑电P300差异波对应的注意警觉都出现女被试显著高于男被试,即注意阶段存在女性的加工优势。研究的结果表明,

7、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为女性加工面孔的优势效应,这种优势伴随在面孔识别的工作记忆在线加工阶段,长时记忆的提取、再认阶段,以及早期的注意警觉。女性在面孔识别中的加工优势效应暗示,人类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可能源自于社会分工。关键词:面孔识别;客体识别;性别差异;优势效应;ERPII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thisworld,therearenotwofacesthataretotallythesame.Facerecognition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