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ID:1783830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7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_第1页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_第2页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_第3页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_第4页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借助阅读思想,使小学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认知与经验自主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呢?三年的探索形成了“读出问题――读出做法――读出学法――读出能力”的“四个读书”体系,现把研究过程梳理出来。  一、读出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书,即要读出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问题应如何让学生发现?我们除了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外,读书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于是在学习新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读书。我尝试着让学生读书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有困难,就作为新课学习的起点。经过一段

2、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把书中的知识按顺序梳理出来转化成问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时,学生梳理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是容积?2.容积单位有哪些?怎样用字母表示?相邻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3.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4.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如何用字母表示?5.计算容积和体积的方法有什么异同?6.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西红柿、土豆、梨、橡皮泥、石块……)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学生问题意识是增强了,可是渐渐地感觉到:学生只是就问题寻找答案,只能抽象的描述,即学生只重视了结论,而忽略了结论形成的重要过程。还有的学生只看书中红色的部分或圈点的部分,而不能从头到尾认真地品读文

3、本,怎么办呢?  二、读出做法  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例如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是这节课的新内容,你是怎么理解的,或者是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把你认为这句话当中比较重要的、关键的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白等等,学生开始在书中圈点批注。  其次要让学生读出做法。对于一些概念、公式、法则类的知识,学生在读书后往往只记住了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一个抽象问题如何具体化?学生能不能边读书边操作,结合实践进行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如在教学《长、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材中的例子具有局限性,操作过程又不是很清晰。于是在学生充

4、分读的基础上,完成这样一份作业:用5个、6个、12个、16个、2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写出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你能发现它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第二天上课把汇报这份作业作为新课教学的起点。教学中有的同学竟然抛开操作的过程,直接根据自己发现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推理汇报。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验证中进行汇报。  除了用教师的设计引领学生对理解问题过程的重视,还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增加自我实践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经验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层次的训练,学生能把知识按顺序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自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解决的直接解决,如果不能直接解决需要经过一

5、定的媒介,画线段图、动手操作、举例子等解决问题的手段做支撑,在一定的活动体验后才可以寻到答案的,那么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实在解决不了,就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就是要基于学生的已知和已知的程度开展有效教学。  三、读出学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在读出问题和学法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成效,可是由于学生能力、知识和经验的差异,学生之间新的落差又出现了:提出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清晰、理解问题的程度能否到位等等。有时一个学生提出的某一问题对另一个学生是陌生的,个体的认识本身对于群体而言是有难易之别的,有时学生动手、动嘴了,却很少动脑,看似学生动手做起来了,实则这种做法是没有经过

6、一番思考,是一种无序的盲目的“随意性”的表现。因此,学生的读书过程需要以合适的序列加以展开,从而逐步深化学生的认识。那么能否有一个模式呢?于是我就想利用一种媒介――“阅读导学单”引领学生学习、思考,形成知识结构。“阅读导学单”重点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有了它,学生就会有序地读书,也能较集中地研究重点问题。从学习结果的展示为主变为以思考过程的呈现为主。  面对每一次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内容时又让我陷入了沉思。学生能力不同,课堂上完成的情况不同,这样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我想:“阅读导学单”的内容应如何设计更便于学生操作?“阅读导学单”的设计是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引起了我新

7、的思考。  四、读出能力  能不能把教师设计的“阅读导学单”转化为学生自己设计呢?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设计各具特色的“读书预习小报”。小报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三步:  1.初次尝试  开始时大部分学生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抄写一遍,没有层次、没有对知识的梳理和升华,这样的设计没有任何价值,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看来没有指导的做法是不成熟的。  2.预习指导  数学知识很多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先从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