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

ID:17842067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7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_第1页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_第2页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_第3页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_第4页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政策分析作业: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其体现的策略07MPA学位班:一、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济、安顿和管理。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把流浪乞讨人员救济与妓女改造一起统称为生产教养工作,统一交给政务院内务部主管。20世纪50年代,内务部在全国各地设置了900多所生产教养院,统一收治了40多万流浪乞讨人员。经过10多年的努力,于1961年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改造完毕。20世纪50年代末,3年自然灾害的出现及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

2、响,一些地方又重新出现流浪乞讨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日益松动,特别是沿海经济发展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与之相伴随,流浪乞讨人员大量涌入城市,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1982年国务院制定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流浪乞讨人员视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盲流”而给予强制收容遣送。结果在实践中出现把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泛化到“三证”不全的人,出现“孙志刚案件”等一系列违反人权、人道,违反宪法的事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强烈谴责。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3、法》出台,同时废止了实行20几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也显现出我国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进步。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公共政策是一项严肃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顺畅,从宏观层次上必须遵循下列基本的原则:1.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5收容遣送源于建国初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从最初对游民的收容发展到对

4、外流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教育、安置和遣返。1982年国务院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中的流浪者,最初是用来对涌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和灾民进行收容救济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措施,是一种社会救助和维护城市形象的行为。1992年代初,国务院《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收容对象被扩大到“三无人员”(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即无身份证、暂住证和务工证的流动人员。要求居住3天以上的非本地户口公民办理暂住证,否则视为非法居留,须被收容遣送。此后,经过

5、各地和有关部门的不断博弈,收容遣送制度逐渐在实践中脱离原来社会救助的立法原意,逐渐演变为限制外来人口流动,沦为一项严重威胁人权的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随着收遣适用对象的扩大,收容站亦都以生活费、遣送费、城市增容费等名目收费,被滥用于乱收费、勒索、非法拘禁、强制劳动。我们党和我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加强人权的保障,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将人权的具体化、法律化,以使全体人民得以实现文化等方面的权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广

6、大人民群众的现实人权进一步得到维护和加强。收容遣送以“有罪推定”的方式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迁徙自由、行动自由和择业的自由。收容遣送也侵害了公民的经济权利,以教育、救济、安置为目的的收容遣送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创收的途径。救济为何还要家属负担遣送费、伙食费?收容遣送也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权,城市公民与农村公民被人为地加以隔离。因此,随着人权制度的加强,强制性容遣送必然走向终结。2.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原则。这一原则涉及利益平衡问题。因为公共政策制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大局的重大行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及有关机构必

7、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在公共政策的形成以及实施过程中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社会公正想联系,就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兼顾并综合权衡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坚持利益补偿原则。5而强制收容遣送政策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同一个国家的公民不能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得到法律上承认的平等的人格。开国的元勋领袖们曾经设计着国人有迁徙的自由,并把它写进了宪法,可到了1958年1月9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出台了,当时的中国似乎只有走这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即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城市化。而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农

8、民涌入城市,保证了农村有足够的劳力向城市提供低价的工业原料,也保证了城市能减轻人口负荷、低成本高效率运转。于是进城的农民成了“盲流”,成了收容的对象,城市人与农村人在事实面前得到了法律上不同的人格。终结强制收容遣送政策,才体现了坚持社会公正,避免牺牲一部分人及其某一群体的利益去保全另一部分或其它群体的利益,减少矛盾和冲突。3.审时度势原则。客观事物处于不停的变动发展之中,所以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审时度势的原则,随时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