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ID:17848199

大小:12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7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_第1页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_第2页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_第3页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_第4页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资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2.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2、”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千耕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4.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

3、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5.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6.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

4、物 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7.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下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8.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目前,从“南

5、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A.青花瓷和釉里红B.白瓷和五彩瓷C.斗彩和五彩瓷D.粉彩和珐琅彩9.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

6、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0.《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7、)    图1 图2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

8、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3.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4.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