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ppt课件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

ID:17852703

大小:2.6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07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_第1页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_第2页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_第3页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_第4页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射性肠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射性肠炎男女性下腹部解剖图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致局部损害的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炎症反应全过程。炎症一、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二、全身反应1.发热。2.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临床表现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线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本病的发生与每次治疗放射线剂量、疗程的总量、病人的营养状态、是否有手术和化疗有关。放射性肠炎的概述应用60Co、超高压X线外照射或Ra等内照射,在5周内照射量

2、超过5000rad(拉德)时,约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照射的强度和时间。②腹腔或盆腔内粘连固定的肠段易受放射性损伤。③子宫切除后直肠所受到的辐射量较子宫未切除者高,更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④不同部位的肠道内辐射耐受量的强弱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注释:放射(电离辐射)单位为GY(戈瑞),1GY=100rad(拉德)=1kg组织吸收1J(焦耳)能量时吸收的剂量。cGY为组织吸收放射线的剂量单位。1cGY=1rad。流行病学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2、肠粘膜下小动脉受损。3、肠壁组织受损。病因1、肠粘膜

3、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2、多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时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对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肠粘膜下小动脉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

4、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离。肠壁组织受损一、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1.照射剂量与治疗间隔时间。2.照射范围。3.照射机会与效应的增加。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部位由于盆腔是腹部放射治疗中最多采用的部位,加之直肠的移动性差,70%~90%的放射性肠炎发生于直肠。发病机制三、病理分期1.急性期损伤急性期损伤是放射线通过直接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障碍导致的肠壁损伤,该期常在放疗开始后3~4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发病机制三、病理分期2.亚急性期损伤亚急性期损伤时肠黏膜可能已再生,并有不同程度的愈合。再生程度取决于起初结

5、缔组织损伤的严重性。此期在血管内膜下可见到较大的泡沫细胞,有人认为这是诊断放射性肠炎的要点(图1)。发病机制三、病理分期3.慢性期损伤慢性损伤具有更加明显的隐匿性和进行性,并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临床症状可以在放疗后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主要是由于进行性闭塞性末端小动脉炎和广泛的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引起。部分患者可以形成内瘘或外瘘,但不是很常见。后期也可出现放射线诱发的癌肿。发病机制确定肿瘤是由先前的放疗所造成者应具备3个标准:①肿瘤发生与接受放疗之间的间隔时间至少要有5~10年;②肿瘤附近有放射线引起的严重变化;③病变肠段曾遭受过大剂量放射线的照射。

6、因此,凡接受过盆腔放疗的病人,建议在5年之后应定期作纤维结肠镜检查,监视放射性肿瘤的发生。一、局部症状1.早期症状出现时间:在放疗开始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出现,但大多数病人要等到照射30~40Gy时才会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在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病人中50%~75%伴有黏液血便或直肠出血。痉挛性腹痛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表现2.晚期症状A.出现时间:约85%发生于放疗完成后6~24个月,其余15%的病人在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才出现症状。B.临床表现a.慢性腹痛、大便次

7、数增多、黏液便、血便、直肠部疼痛和里急后重等。b.瘘道形成(阴道流出粪液样物、小便时出现气尿、或在腹泻液中排出未消化的食物,都提示有内瘘形成的可能。)c.偶尔可因肠腔狭窄而产生便秘,部分病人表现为大便失禁。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分度Ⅰ度:偶见便血,黏膜水肿,排便不规则,稀便或便秘。Ⅱ度:常见便血,粘膜肥厚、直肠狭窄,排便困难,尚可用药物缓解。Ⅲ度:全血便、溃疡或接管形成,直肠狭窄,排便严重困难,甚至梗阻。一、全身感染。全身感染的症状多发生于严重病例。原因为:①与剂量有关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②与剂量有关的抗体生成受阻。③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移行减弱。④网状

8、内皮系统杀灭被吞噬的细菌的能力下降。⑤阻止细菌皮下扩散的能力削弱。⑥皮肤与肠的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