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ID:17875594

大小:1.4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07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1页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2页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3页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4页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孟鲁司特在儿童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08-2018-RESP-1181995-00021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变应性鼻炎(AR)安全性指南共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3):973-977.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是一类非激素抗炎药,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受体、阻断CysLTs的活性而发挥作用。白三烯是(LT)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在呼吸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2、。LT的发现和合成作为重大成就,分别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和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CysLTs是由细胞膜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代谢而的到的一组化学生物,包括LTC4、LTD4和LTE4,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CysLTs通过与呼吸道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等靶细胞膜表面的CysLTs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可促进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的迁徙、存活及活化,与其他炎性介质,如IL-13等相互作用放大炎性效应,引起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黏液分泌亢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与呼吸道组织纤维化和重塑有关半胱氨酰白三烯

3、(CysLTs)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3近10余年来,大量试验表明,LTRA针对哮喘等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疗效良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LTRA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挑战,如LTRA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疗程需要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在毛细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AR)、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尚需跟进最新研究成果对LTRA的使用达成共识。本共识数据来源包括:(1)Medline数据库截止至2015年10月有关LTRA的文献;(2)Embase数据库截止至2015年10月有关LTRA的文献;(3)Cochran

4、e数据库截止至2015年10月有关LTRA的文献;(4)万方数据库截止至2015年10月有关LTRA的文献;(5)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5年10月有关LTRA的文献;(6)专家的个人经验与意见研究背景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1201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达3.02%2,a按此年龄段2.22亿人口计算,全国儿童哮喘患儿达600万以上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3):973-977.2.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3.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等.中华儿科杂志

5、2013,51(10):729-735.研究设计:a.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于2000年6月-10月开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共调查全国31省43个城市0-14岁儿童437837名,实查432500名。b.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发病规律及诊治情况。研究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全国27个省或自治区,4个直辖市等共43座城市开展0-14岁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计算并确定各城市所需调查样本量,共完成463982名儿童的初筛,并对已确诊哮喘患儿做进一步问卷调查,了解其哮喘诊治情况及伴发过敏性疾病情

6、况。2000年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2,a和2009-2010年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b:53%235我国儿童哮喘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依从性低引起哮喘未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4.XiangL,etal.JAsthma.2016;53(7):699-706.*依从性根据过去3个月内哮喘控制药物的补充率来评价,完全依从即补充率≥90%,依从性高即补充率在70-89%之间,依从性低即补充率在50-69%之间,依从性极低即补充率<50%。研究设计:一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在中国儿童哮喘患者中评估疾病控制水平,并确定与未控制哮喘相关的风险因素。研究共调查全国(不包括西藏)42家三级医院

7、4223名2-16岁的持续性哮喘儿童。研究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12-16岁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估4-11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使用GINA标准评估2-3岁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未控制哮喘定义为ACT或C-ACT评分≤19分或GINA定义的未控制。研究使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模型来确定未控制哮喘的风险因素。2012-2013年一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显示4:P<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