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

ID:17884540

大小:1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8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_第1页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_第2页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_第3页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_第4页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政海等: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691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李政海1,2,王海梅1,3,4,韩国栋3,韩经纬4,高吉喜21.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院,辽宁大连116600;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基地,北京100012;3.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8;4.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摘要:介绍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发生特点、断流成因及断流对三角洲人民生产生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

2、境恶化也是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因子,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黄河径流量改变的百分比还未确定;黄河下游断流对河口海域生态系统、三角洲演变、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断流时会导致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用水量,合理利用黄河水量的丰枯周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关键词:黄河下游断流;断流成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2-0686-05李政海等: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691黄河断流包括全日断流和

3、间歇性断流两种情况:全日断流指某断面某日日平均流量为零,间歇性断流指某断面断流时间不足24h。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70年代共有6年发生86天断流,每个断流年平均断流14天;80年代共有7年105天断流,每个断流年平均断流15天;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呈现加重趋势,共有9年900天断流,每个断流年平均断流100天,即在全年近1/3的时间里,下游都处于干涸状态,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更是多达226天,并且出现首次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河段上延等特点[1-2]。1999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被

4、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强化了各省区用水总量的控制,推动了流域水权分配秩序的建立。沿黄各省区对黄河用水制度变迁做出了积极的响应,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在黄河入海径流量表现出逐年减少趋势的情况下,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不断流,截止2005年,黄河下游已有6年未出现断流现象[2-3]。近现代黄河三角洲93%的面积集中在东营市,该市97%的土地和95%的淡水均依靠黄河水。黄河下游来水量逐年减少使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均受到影响[4,5]。黄河三角洲有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严重断流使

5、三角洲失去了维持本区水系和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海岸线蚀退[6]、土壤盐碱化、农业减产、自然植被次生演替等问题,由此给三角洲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黄河下游断流已成为威胁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黄河将会变成内陆河或季节性河流,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黄河断流成因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黄河断流问题认识的日益深入,黄河断流的成因曾经是各方专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很多研究集中在究竟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主宰黄河下游断流的命脉。从众多研究文献的分析结果来看: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

6、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要是由于大流域级的水量平衡失调,而不是一般的局地水量平衡与水分生物小循环所致[7]。而大流域级的水量平衡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流域级径流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1.1黄河下游断流的人为因素分析随着黄河流域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文情势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黄河干流上的多座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使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的难度加大,再加上流域工业及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在没有统一调配、合理控制各段用水量的情况下,造成了上、中游大引,而下游来水

7、量锐减乃至发生连续断流的局面[8-11]。(1)整个流域水量统一调配机制不健全,断流与弃水局面并存。黄河汛期来水量占全年的60%,而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灌溉用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导致用水高峰期与黄河枯水季重叠,汛期反而出现大量黄河水排进大海的弃水局面[4]李政海等: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691.目前黄河中上游地区已建成总库容在600多亿t的大、中、小型水库共3000多座[12],黄河干流的大中型水库主要集中在黄河兰州以上河段,中下游地区只有三门峡水库具有调蓄能力,其最大调蓄量也仅为15~20亿m3,远远满足不了中下游地区用水高峰季节的需水短缺

8、量[13]。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以前,各大水利骨干工程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没有建立起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与体制[2],无法对全流域各段的引水量实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缺乏统一管理和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