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ID:17900675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9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_第1页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_第2页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_第3页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_第4页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民生福利改善论文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生变化的根本表现,就是民生福利得到了极大改善。保证公共产品使用上的公平性、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量力而行增加公共福利供给、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等,是今后改善民生福利的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或民生福利得到极大改善。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民生福利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关注的,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是如何演变的,目前存在

2、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梳理。  一、关注民生与改革政策的启动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都由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控制。本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运行的宗旨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然而,由于我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由于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不恰当地采取了所谓“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样的战略,我国动员和使用政权的力量,集中社会上的主要资源,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工业。执行这种战略的结果是初步建立

3、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有很大比例的人口不能保证温饱等基本生活需要。  由于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及对经济工作和民生福利的长期忽视,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关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关注民生福利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幕开启。导致开启新政策的思想原因,是整个社会对长期思想禁锢的冲破。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人民群

4、众的创造精神,认同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抓住时代主旋律、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路线和执政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路线和执政理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政策立刻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拥护。中国开始走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  二、30年来我国民生福利改善的成就  (一)关注民生与改革指导思想得到了奠定。对于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

5、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谈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党的十一届三

6、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就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思想。他的许多论断所形成的思想,都被写进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从而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我们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宗旨,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进普通大众的福祉。  (二)小康社会建设与民生福祉事业全面发展。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7、,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或人民的生活状态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等几种类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广大城乡居民已摆脱了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温饱型”生活状态,从整体上基本建成了生活比较殷实的”小康型”社会。具体来说,一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脱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功。1978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为亿,200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375万。二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明显得到提高和改善。30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增加10倍,到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8、1759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则为%。  (三)和谐社会建设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面对民生福利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矛盾,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