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ID:1790417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9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_第1页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_第2页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_第3页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_第4页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论文  摘要:文章从目前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意识上帝来的负面影响入手,分析了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谤因,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管理,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行为,构建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建设罔络文化和谐高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和深刻

2、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冶工作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学生表现出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上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保护,网上人格冲突突出等问题。针对出现的种种网络道德危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因势引导,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拓展德育的工作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思想和谐健康发展。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危害  网络在带给广大学生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障碍,甚至给学生的道德意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

3、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责任感缺失  网络行为由于其本身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多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随意,放纵,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监督。在济南一些高校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l9%的学生认为不应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44%的学生认为网络欺骗很正常,25%的学生认为在不痛快时可以用网络语言发泄等;网络行为使很多学生丧失了责任意识和现实中的道德行为规范,沉溺其中,把网络当作极度自由世界,摆脱现实的拘束。  1.2受色情文化毒害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56.9%的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有24%的学生“经常见过”网吧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偶尔见到”的占4

4、0%,自己偶尔涉及黄色网站的同学达到30%以上,而且在男生群体中这些比例会更高,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相当有害的。  1.3交际障碍,情感错位  网络行为使一些学生逃离现实中的人际交流,极度封闭自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网上,沉溺于聊天室、BBS和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POPO等),长期泡在网上交友、网游,碰到问题不去找人沟通解决,与现实接触较少,形成现实生活中情感错位,对亲人及朋友不信任,造成信任危机,导致与人交往疏远,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  1.4是非标准淡化  在调查对网络黑客的态度时,有17%的大学生崇拜黑客,26%的大学生认为黑客不需谴责

5、,26%的大学生对色情、迷信和反对言论认为尝试一下也无所谓,这从侧面上反映出随意网络行为已影响了学生是非标准的判断,使学生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削弱或丧失了行为、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  1.5道德人格分裂  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人们虚拟和现实的二元人格分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生活空间,使得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以自己喜欢或想要的身份,过自己喜欢或想过的生活。网络生活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的约束性,特别是两种生活方式中道德制约机制的不同,使得有些人在虚拟生活空间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了自我约束意识与克制力,对自己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道德要求截然不同

6、,实行双重道德标准,从而造成网上网下双重道德人格的现象。个别人俨然变成另外一个人,在网上不择手段地追求想得到而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尽情欢娱,肆意发泄,不但道德人格严重分裂,甚至冲破了道德底线。  2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产生危害的诱因分析  2.1网络文化的固有特点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它带来的信息冲击和交流便捷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要求大学生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并且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上的各类规范、法制体系尚不健全,各种色情、反动、迷信、欺骗等不良信息充斥。  网络的自由交流和匿名性,各种现实生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

7、在网络中得以实现,比如网络虚拟交友,网络在线游戏,虚拟交易,虚拟团体等,很多真实的或模拟现实生活,却没有现实生活的艰辛就能实现的满足感使很多人沉溺其中。公务员之家  2.2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  大学作为人生进程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尝试新事物的心理,他们追求自由,强烈愿望实现自我价值,网络的虚拟性和形式上的自由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造成很多学生对虚拟的网络产生依赖,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压力,从而导致种种问题。  2.3德育工作的滞后与低效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教育的滞后性对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