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

ID:17909280

大小:98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09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_第1页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_第2页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_第3页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_第4页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讲中考复习讲义9.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教材研析篇第十二讲了解电路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识网络电荷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电路图:用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方式的图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了电路测量:电流表串联电路:I1=I2=。。。。。=In并联电路:I=I1+I2+。。。。。+In解电路电流测量:电压表串联电路:U=UI+U2+。。。。+Un并联电路:UI+U2=。。。。=Un电压▲课改热点了解电路是电学部分的基础。近年来,实验区考查的重点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电路基本知识解

2、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电路设计。同时对于基本电学实验的考察也加大了力度,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于非课改区,降低了辨别复杂电路及电路图的要求。探究复习新思路▲考点串讲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1、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2)带电体的性质:可以吸引轻小物体(3)摩擦起电的原因通过相互摩擦,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摩擦起电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正

3、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验电器(4)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电荷重新排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另一边。3、电路和电路图(1)电路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根据这个规定,电源接入电路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

4、经过用电器流入电源的负极(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4)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4、串联电路(1)连接电路时,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串联电路(2)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则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一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5、并联电路(1)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2)特点: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6、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工具(1)电路符号:(2)使用规则为电流表

5、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7、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1)电流:1s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国际符号为A单位:A,电流的单位还有mAμA它们的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8、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的工具(1)电路负号(2)使用规则为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9、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国际符号为U。

6、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电压的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的换算关系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典例探究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题型1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2中考复习讲义物理沪科版天星教育[典例1](2005连云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则可以判定A.甲带正电,乙带负

7、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与甲排斥则甲带同种电荷即正电;玻璃棒与乙吸引则乙可能带异种电荷即负电,也可能为轻小的不带电体被带电的玻璃棒吸引。答案:C友情提醒排斥现象可确定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现象则有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两种可能性。拓展(2005武汉)有两个用丝线悬吊的通草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两球互相排斥B、两球互相吸引C、带电的靠近不带电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