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ID:1792813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0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时间:第十二周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弊端日益暴露,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953年,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内容(1)农业方面:允许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等。(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

2、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3、结果与影响(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2)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赫鲁晓夫本人,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试图,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主要内容(1)工业方面:推行,注意运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领域:采取了扩大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

3、副业的限制等。3、结果(1)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改革趋于;(2)下半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2)勃列日涅夫后期,指导思想;(3)的加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5、赫氏与勃氏改革的异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目的改革时期体制的弊端纠正政策的弊端内容从入手重点在从入手重点在体制没有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没有改变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结果都收到一定效果都收到一定效果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2)他认为,苏联必须

4、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着手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1)经济领域:开始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领域。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其“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上;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标,而代之以各种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2)政治领域:后期,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改革。提出了“”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结果(1)经济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2)政治改革致使国内局势严重失控,_____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4、失败原因(1

5、)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2)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四、注意问题&补充探究问题1、苏联工业方面的改革(1)赫鲁晓夫推行“物质利益原则”;(2)勃烈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2、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巩固练习【赫鲁晓夫改革】1、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B、人民

6、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C、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D、美苏军事竞争加剧2、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④苏联工业增长,取得一定成效⑤尝试推行“物资利益原则”,人民生活有了改善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3、下列措施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①开垦荒地②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④允许个体经济存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工业方面的措施的是A.将部分企业管

7、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推行新经济体制C.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5、下列对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B.改革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C.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6、苏共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在A.赫鲁晓夫时期B.斯大林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7、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实际C、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D、农业是其改革的

8、重点8、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A.取得一定成效B.提出了“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